宜都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市全力落实应对洪涝灾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复制链接]

1#

引言

十月份以来,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部署要求,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我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晋中市应对洪涝灾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十条措施》,从加大救灾资金倾斜力度、坚持灾后重建项目用工倾斜、加强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精准落实各类优惠政策、支持脱贫产业复工复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加大社会保障兜底力度、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启动各类保险补偿、设立防返贫致贫基金等方面全面作出相应安排。

此次灾情中,全市涉及个脱贫村,2.33万户5.23万名脱贫人口,户名监测对象,此外因灾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人。各县(区、市)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应对洪涝灾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十条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住房安全方面,全市因住房安全风险认定(含计划纳入)监测对象户人,已完成恢复重建7户15人,正在恢复重建18户46人,计划恢复重建户人。唯一住房倒损涉及脱贫户户、监测户14户,已完成恢复重建10户,正在恢复重建27户。饮水安全方面,目前全市饮水安全隐患全部解除。农作物收成方面,帮扶因农作物受灾影响脱贫户户、监测户户,落实保险理赔脱贫户户、监测户户,落实小额信贷脱贫户户、监测户13户。因灾就业受影响方面,全市帮扶受影响脱贫户37户89人,其中帮助外出转移就业安置脱贫户13户26人,以工代赈务工安置脱贫户24户63人。

榆次区: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榆次区认真贯彻省市部署要求,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限定时间节点,加快农村住房、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修复完善,全面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统筹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受灾人员、各类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的大排查、大清底,实地核查核实,逐项甄别确认,分级分类登记造册,逐一提出修缮和重建方案;迅速研究制定灾后损毁重建方案,协调联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制定房屋、农田、水利、电力、交通、供水、堤防等设施的恢复重建规划,确保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正常生产秩序尽快恢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粮食、果蔬灾后技术指导,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统筹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强化物资调配和市场监管,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抓好灾后常见传染病和动物疫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早发现、早处置,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及时消杀消毒,确保灾后无大疫。

太谷区:用好农业保险为受灾群众保驾护航

太谷区分7个组深入受灾乡镇,根据乡镇上报的脱贫户、监测户受灾情况,逐村、逐户详细勘测、排查、拍照、统计,并运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对农作物受损情况进行勘测,完成了灾情认定统计工作。共排查认定:房屋渗漏间、面积约平方米,房屋开裂间、面积约.5平方米,房屋地基下沉21间、面积约平方米,房屋部分倒塌间、面积约4.5平方米,围墙开裂倒塌约米,涉及脱贫户、监测户户。农作物受损面积约1亩、涉及户数户。全区养殖场被洪水浸泡受损圈舍5.5万平方米,畜禽死亡只(头、羽),饲草料损失余吨,设备损坏万元,经济损失余万元。根据险情认定情况,迅速协调保险公司简化理赔程序,紧急开启理赔绿色通道。按照房屋渗漏元/间、房屋开裂元/间、房屋周围地基下沉元/间、倒塌元/间、围墙倒塌50元/米的标准计算,住宅类共赔偿36.万元,农作物受损经农业专家鉴定赔偿损失7.1万元。目前,保险赔偿款已全部发放到受灾户,为受灾户及时恢复重建、农业生产抢收抢种提供了有力保障。

介休市:把落实“五保”作为第一责任

介休市第一时间成立灾后重建领导组,下设道路交通抢修、房屋修缮重建、生活恢复保障等15个专项工作组,累计慰问群众余户,解决各类难题余条,镇村干部全部划片作战、分片包联、驻村值守,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全面落实保交通、保供应、保供水、保供暖、保防疫“五保”要求。在道路交通方面,组织6支施工队、30台工程机械对介休市58处道路损毁处进行紧急抢修,除万关线关子岭段2公里封闭抢修外(预计11月底前完工通车),其余道路全部恢复通车。在农产品供应方面,督促重点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保供稳价,对家重点经营场所开展食品安全、物价大检查,确保民生商品及肉、蛋、奶、蔬菜等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不涨价。在供水供电方面,及时抢修40处供水供电设施,受灾村庄供水供电已于10月13日全面恢复。在供暖方面,对介休市1万余平方米供热点进行全面检修,提前启动供暖。在防疫方面,出动余人次对受灾严重的沿汾3个乡镇14个村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多轮防疫消杀,强化传染病监测防控。

祁县:坚决守牢“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

祁县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重点聚焦脱贫户和监测户,进一步做实做细因灾倒塌、严重损毁和一般受损住房台账,加强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核实和汇总更新。及时开展受损房屋安全鉴定,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作为重点,及时做好住房安全鉴定工作,经鉴定属C、D级危房的,全部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予以统筹保障,目前两类户纳入危房改造对象户。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防止因灾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切实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行,药品正常供应,对损毁设施及时维修更换。饮水安全方面,抓好因灾损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抓实受灾群众的饮水安全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吃、吃上放心水。把解决好受灾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开展救助和帮扶工作。针对两类户中的受灾对象,各帮扶工作队进一步强化干部结对帮联责任,持续强化精准帮扶,一对一落实调整受灾脱贫群众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时效性,通过帮助受灾脱贫群众务工就业、恢复生产,稳定家庭收入,切实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平遥县:“三个紧盯”防止因灾返贫致贫

平遥县紧盯动态监测。对受灾户做到应纳尽纳,因灾纳入监测对象48户99人,并及时对受灾户分级分类开展相应帮扶,落实因灾受损房屋修缮或重建政策。紧盯政策落实。保障饮水安全,对已经断水的7个自然村加强技术服务,短时间复通供水;对23个饮水设施损毁较重的村庄,因村施策,快速反应,超常处置,确保年底恢复灾前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住房安全,对房屋受损人口及时给予安全住房安置,受损房屋及时修缮、重建;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支持力度,降低群众损失,救灾物资、资金优先向脱贫村、脱贫户、严重困难户倾斜;对于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户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用好全县每年近1万元的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用于脱贫村基础设施恢复以及受灾严重困难户的补助,调整万元衔接补助资金用于因灾受损道路恢复。紧盯保险理赔。围绕玉米受灾、房屋倒损逐村逐户调查取证,快赔快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因灾财产损失理赔,极大降低了脱贫户返贫风险。截至目前,因农作物受灾影响的户已理赔到位,因灾房屋受损的已走访户,确定理赔的户。

灵石县:“三个及时”有效应对汛情灾情

灵石县一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临时安置工作。对房屋倒塌严重、无房可住、无亲友可投靠的脱贫群众,及时协调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灯照明的辖区学校、村社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进行安置。二是及时启动保险程序,做好群众受灾理赔。及时全面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在全县受灾乡镇开展现场勘测工作,目前已完成现场勘测80余户。三是及时统计受灾损失,启动防返贫监测。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的受灾情况统计,真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排查发现因灾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防返贫监测范围。出资万元用于灾后饮水工程恢复重建;开发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受灾脱贫人口,保证人均岗位工资不低于元;以资产收益的方式出资50万元对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进行日常生活救济,以保障其灾后的正常生活;出资万元用于60户脱贫养殖户的灾后重建;出资万元用于扶贫合作社的灾后重建。同时,为树立脱贫户信心、鼓励脱贫户积极干事创业,出台为脱贫养殖户免费贴息政策。

榆社县:驻村帮扶干部积极助农抢收销售

榆社县各级驻村帮扶干部就地转为灾后重建救助队,第一时间帮助受灾农户抢收,确保颗粒归仓、不误农时,同时积极帮助受灾群众销售农产品。晋中水投公司驻箕城镇帮扶工作队积极联系销售渠道,按照市场价集中购买农产品,帮助农民销售黄豆等农作物共余公斤,预订玉米面余公斤,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榆次热电驻郝北镇麻池垴村帮扶工作队联系所属派出单位进行帮扶,采购小米余公斤,让受灾严重的村民切实得到实惠。县民政局驻北寨乡郭家社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进行慰问帮扶,为受灾群众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受灾情况、灾后生活情况和困难需求。县统计局全体党员干部与驻村工作队深入帮扶村郝北镇大垴村开展“牢记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助销农产品”行动,帮助村民销售谷子余公斤、南瓜25余公斤、土豆余公斤、红薯75余公斤,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县委组织部、县编办深入社城镇西河村,组织开展“防汛抗灾及灾后重建助农”行动,帮助群众抢收玉米,解决人民群众当前的实际困难。

左权县:积极开展临时援助工作

左权县常态化监测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坚持部门信息比对与日常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切实摸清受灾底数。要求对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对因灾需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可先行救助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对监测对象实行结对帮扶,确保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截至目前,经初步统计,因灾纳入监测对象46户人,其中因住房安全纳入23户56人,因产业受损纳入21户51人,因就业不稳纳入2户4人。强化急难性临时救助,坚持“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原则,对灾后困难群众实施救助。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各乡镇工作人员,对全县受灾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排查,各乡镇、城区共排查受灾较重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65户(拐儿镇受灾后由普泰克碳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现金、物资对全镇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快速响应、先行救助”的效用,及时对65户受灾困难群众给予元至0元救助金,共发放救助金3.95万元。

昔阳县:积极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面对汛情灾情,昔阳县立即行动,摸排情况,掌握底数,全力抢险,全县共投入人员名,动用机具台次,投入物资.9万元。对全县危旧房屋进行细致、彻底排查,对发现的隐患采取果断措施,组织群众迅速撤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所有水库、塘坝、河道等进行逐一排查,并派专人值守,确保水库防洪安全。组织各学校就学校房屋开展汛情研判,确保师生安全。对全县56个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开展集中排查,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同时,积极组织全县非公企业开展“防汛救灾、重建家园”捐赠活动,共捐赠善款.万元。其中挚文集团捐赠万元,昔阳安顺三都煤业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丰汇煤业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安顺乐安煤业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鑫阳顺建筑公司捐赠10万元,北坪煤业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隆生选煤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昔阳赛诺运业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天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四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捐赠3万元,瑞安邦房地产公司捐赠1万元,晋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捐赠1万元,在京乡贤企业北京昊畅达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救灾物资价值2元。

和顺县:全力做好农作物抢收和灾后重建工作

和顺县农作物受灾3.78万亩,成灾1.96万亩,绝收0.17万亩。其中,玉米受灾3.41万亩,成灾1.59万亩,绝收0.09万亩。食用菌受灾(进水、淹毁)面积共棚.3万棒,造成经济损失.6万元。大田蔬菜受灾共1亩,设施蔬菜受灾面积72.2亩,存在不同程度水淹、垮塌现象,造成经济损失万元。畜禽伤亡情况:肉牛42头,鸡只,羊只,圈舍损毁8平方米。另外,2台全日粮饲料制备机、4台电机浸水,4处青贮池倒塌,损坏青储草0吨,4吨饲料被淹。针对因灾受损情况,全县积极开展农作物抢收工作,共动员0人参与抢收,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0名,动用机具60台。截至目前,全县农作物应收约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2万亩,现已抢收13.99万亩,收获进度为81.34%,包含玉米9.97万亩,高粱0.47万亩,谷子1.38万亩,马铃薯0.79万亩,大豆0.36万亩。同时,积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全县损毁农田修复4亩,重建亩;畜禽圈舍修复加固平方米;蔬菜大棚义兴镇修复加固18亩,其他乡镇修复加固63亩,重建18.2亩。目前正加紧组派人手发动受灾群众开展秋收、秋种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预计于11月底完成全部抢收工作。

寿阳县:积极做好救灾资金分配工作

寿阳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6.29万亩,成灾面积3.万亩,设施农业受灾面积.8亩,受灾农田损毁面积1.万亩。全县12个乡镇共摸排出农房受损农户户,其中脱贫户66户,监测户3户,低保户40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8户,低保边缘家庭1户,一般农户户;住房受损一般户间,严重户间,倒塌户间住房,经济损失.5万元,分散安置户,集中安置10户,需新建住宅66户。寿阳县一方面迅速制定出台《应对持续强降雨灾害农业生产自救工作方案》,并印发“应对持续强降雨后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农业防汛减灾措施”;另一方面根据各乡镇受灾情况,积极做好各级雨洪灾害救灾资金分配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排水降渍、设施损毁修复、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材料及服务补助。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对南燕竹镇、平头镇农田倒灌,羊头崖乡养殖场倒塌,朝阳镇露地蔬菜受损,西洛镇、尹灵芝镇蔬菜大棚倒塌和景尚乡、宗艾镇、平舒乡、解愁乡、温家庄乡农田道路损毁方面进行倾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