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拥抱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彭广春)

一、回顾与展望:景气高企,守正出奇

(一)回顾:行业高度景气是上涨的核心驱动力

年新能源汽车板块行情迭起,经历多轮主升浪。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幅达40.4%,锂电池板块涨幅达77.3%,同期沪深指数涨幅为-8.0%,板块整体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我们将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走势划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超级景气度是支撑新能源板块的核心驱动因素。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板块始终围绕行业景气度展开,我们认为行业高景气的高度确定性是推动板块持续上涨的底层逻辑,下游需求能否进一步超预期是板块跟踪的核心指标。

景气渐进,蓄势待发(.01-.04):年初,新能源汽车板块经历去年底一轮上涨后上涨动力匮乏,A股行情围绕核心资产展开,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各细分环节龙头涨势持续,二三线企业承压。由于季度效应,年初新能源汽车整体需求环比下滑,但中游排产持续高增,行业景气度呈现渐进式增长状态,板块行情爆发亟待催化剂。

景气高企,成长凸显(.05-.09):随着3、4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回升且持续超预期,行业高景气度确立,板块高成长性凸显,这一阶段我们不断上调对全年及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受益于不断超预期的景气度,产业链业绩加速释放,板块呈现集体性爆发式普涨行情。

景气持续,高位观望(.09-至今):9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板块经历了一轮冲高后回落,下游需求是否仍有超预期空间,同时板块行情逐渐分化,产业明确的趋势下部分景气中的景气领域仍然有较大上涨动能,而部分环节滞涨,景气中枢的进一步抬升或成引爆下一轮行情的导火索。

(二)展望:产业上下游博弈边际缓和,优质供给接力政策创造需求

1、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二阶导拐点未至,销量有望加速向上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上行,处于二阶导仍为正阶段。回归全球各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我们大体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趋势分成0-5%/5%-10%/10%-x%/x%以上这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欧洲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而美国仍处于第二阶段,即将迈向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由于产业链规模效应不充分、制造成本偏高、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优质供给较少等原因,新能源汽车难以渗透,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以及补贴带动消费。

第二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综合性价比与燃油车相当,部分优质车型开始引领市场发展、消费者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渗透率开始加速上行,这一阶段依靠政策和内生需求双轮驱动,但政策的边际作用逐步削弱,由对新能源汽车认可的真实内生消费需求开始放量。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政策端因素(主要是补贴政策等)基本消退,优质供给与内生需求共振驱动渗透率呈加速趋势上行,整车厂开始加速电气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供给结构完善,开始出现一大批优质车型,成为供给端转型的中坚力量。

第四阶段:随着渗透率迈过二阶导拐点,呈现减速上行状态,这一阶段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已经处于高位,同时整车厂电动化转型多为渐进式,且渗透率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可观的基数,边际增长空间较小。

中欧政策逐步消退,美国政策加持推动美国市场腾飞在即。我们判断目前中国、欧洲市场均存在政策退坡对渗透率短期承压的影响,其中欧洲补贴政策力度较大,部分国家在今明年底政策退潮后可能迎来短期销量的下滑,但是长期而言碳排放政策的强化会是欧洲市场发展的主旋律。目前中国补贴政策已于经历了断崖式的下滑,在年前渐进式的退坡,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已经从过去的政策驱动市场进入消费驱动市场,因此补贴退坡整体影响不大。美国市场目前渗透率低,今年以来约为4%左右,具备较大发展空间,自拜登政府上台后政策频出,设立了年50%渗透率的远期目标,通用、福特等发布电动化战略彰显转型决心,我们认为政策刺激叠加优质供给将有望驱动美国市场加速渗透。

2、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谋共赢,明年部分环节供需紧张或持续

“涨价”是年锂电产业链关键词之一。年开年以来,产业链的核心矛盾在于持续爆发的需求与扩产刚性下有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无论是上游矿石材料还是中游锂电材料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电解液锂矿正极负极隔膜,我们预计部分锂电材料环节明后年仍面临供需紧张的情况,主要包括受制于设备端优质产能的隔膜、铜箔环节以及受制于高能耗石墨化的负极环节。

上下游强化合作,共赢共享行业高速增长红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意识到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的重要性,通过自建、并购或参股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不断提升原料自供占比,提升产能利用率,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大规模扩产的趋势下,成本可控的供应链安全成为首要任务,是产业链良性发展的基石。于是,龙头锂电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并购等方式加大力度实现原材料的维稳保供。

上游成本压力边际弱化,下游成本传导顺畅,锂电龙头盈利有望底部修复。随着年底各大锂电厂商重新开始议价窗口,一方面有望通过折价长单锁定原材料供应,一方面通过灵活的定价机制与缩短议价周期顺畅向下游整车厂传导成本压力,锂电制造环节盈利能力有望触底修复,看好明年锂电龙头业绩有望量利齐升。

二、新能源汽车:减排全球共识,市场供需共振

(一)中国市场:政策退潮、内生需求开始接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完成转型,政策端激励逐渐退潮,市场内生需求开始接力。未来整个行业料将完全进入市场化竞争状态,ToC端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丰富的车型结构或将刺激消费端需求持续发力。

1、政策端:长期看“1+N双碳”顶层政策布局,短期看双积分政策引领

“1+N双碳”顶层政策发布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发布《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意见》在双碳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而《方案》则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除此之外,“N”还包括重点领域、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保障政策,后续也将陆续出台。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出“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降碳措施。方案要求,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国补政策持续支撑。新能源车的补贴延长两年至年,原则上-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20%、30%;公用领域用车-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奠定今后两年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地方政策频繁刺激需求。各省市包括一线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以及杭州、长沙、武汉等皆通过一系列地方政策刺激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上海于年10月24日发布了更加严苛的外地牌照机动车限行政策,在沪牌月度中标率仅为10%的情况下,部分潜在购车者势必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绿牌上,而随着五一小长假后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后续上海对绿牌需求或将持续高增。

2、车企端:年新车型周期爆发

自主品牌向上,合资外资品牌电动化加速,带动高端品牌车型持续放量。年大量新电动化平台和新车型上市,且年新车投放将继续加速,优良车型的供给将刺激需求提升,H2-年预计将有超40款车型上市,涵盖多个车型级别,车型丰富度和产品力将进一步提升。

自主品牌引领市场,新势力发展势头强劲,特斯拉地位稳固,豪华车亟待发力。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来看,自主品牌转型加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市场中流砥柱,新势力“蔚小理”等凭借优质的车型及较好的市场口碑,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特斯拉自年进入国内市场后鲶鱼效应显著,倒逼国内企业不断创新,同时自身占据近20%市场份额,豪华品牌渗透率亟待提升。

从车型结构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沙漏型,即B级车与A00级车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根据21年目前累计数据看,A00级车占比33%,B级车占比30%,这主要与优质的中档车供给较少有关,A00主要受到高性价比爆款车型五菱宏光mini等驱动,B级车主要代表有Model3、小鹏P7等。

(二)欧洲市场:碳排标准提高,车企转型提速

1、政策端:碳排政策不断加码,长期发展驱动不减

欧盟碳排放政策趋严,立法规定年95%乘用车新车平均CO排放量为95g/km,年起所有新登记汽车的CO平均排放需低于95g/km,每超1g则按95欧元/辆的标准罚款,此举倒逼各国加速新能源汽车布局、各车企向电动化方向转型。

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发布新法规《Fitfor55》,从气候、能源、建筑、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税赋等方面驱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新政聚焦碳中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明确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0%。

《Fitfor55》规定至年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的排放总量较年降低55%,较之4月《欧洲气候法》临时协议“较年水平上减少至少55%”的规定要求更高,至年这一条例将更加严格,要求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的排放总量较年降低%,即实现汽车净零排放。同时规定各国政府加强车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往年新车实际碳排放量基本达到新车政策标准排放量要求,高额罚款加速车企转型。-年新车政策规定碳排放量为g/km,后不断下调至、g/km,在每次新政策颁布生效之后新车的实际碳排放量基本在政策要求线以下。年规定至少95%新车需达到95g/km的CO排放量,超出碳排放准备的车辆将受到95欧元/g的罚款,面对可能的高额罚款,欧洲车企正在抓紧向电动化方向转型以尽快达到政策要求。

年各国补贴略有所下滑,整体退坡温和有序。欧洲各国补贴退坡幅度都在欧元以内,税收优惠减免退坡幅度都在4个百分点以内,整体退坡幅度温和有序。

德国购置税比例于年起由16%恢复至19%;法国私人购车补贴年退坡0欧元至欧元;英国政府将新能车的补贴额度从0英镑调整至英镑,并且把车价限制从5万英镑降低到3.5万英镑;意大利年起EV和PHEV单车补贴将上涨至和欧元;荷兰企业用车税年上调4个百分点至12%。

2、需求端:渗透率稳步提升

总量方面:21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万辆,同比增长.5%,累计渗透率达17.3%。总体来看,21年欧洲汽车市场恢复明显,9月乘用车累计销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6.91%。新能源汽车不断放量,9月累计销量达.4万辆,同比增速显著高于乘用车销量增速,渗透率达17.3%,同比增长8.29pct。10、11、12月是欧洲市场汽车销量的旺季,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碳排政策要求下,预计21/22/23年最低销量分别达//万辆,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65%。欧盟原计划碳排目标、汽车平均碳排放量在年95g/km的标准上分别下降15%、37.5%,即达到81、59g/km,根据该目标我们预计到年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要达到30.5%以上(对应约万辆),年对应至少46.2%(对应约万辆)。在《Fitfor55》新政目标体系下,如果欧盟要在年达到上述目标则新能源渗透率将达至少65.1%以上,对应至少新增万辆新能源汽车。

各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瑞典芬兰渗透率提升较快。自年1月,欧洲大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不足10%,但随着各国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不断上升,其中瑞典及芬兰(均为北欧国家)渗透率提升最快,至年10月渗透率分别达50.9%、38.1%,增长37.9pct、32.7pct。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新能源汽车10月渗透率分别达24.5%、22.9%、23.1%、34%。

PHEV占比逐渐提升,但长期仍是EV占据主导地位。自年第一季度到年第三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中PHEV占比从34.4%提升至43.7%,其中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希腊、卢森堡、波兰、葡萄牙、瑞典及西班牙10国PHEV销量占比高于EV销量。

欧洲新能源汽车前十大车型:特斯拉高居榜首,大众ID系列表现出色。年1-9月Model3在欧洲共交付10.1万辆,占比达6.37%;大众ID.3、ID.4销量排名第二、四,分别为5.3、3.8万辆,占比达3.35%、2.42%。其余车型含法系车1款(雷诺ZOE)、美系车1款(福特翼虎PHEV)、韩系车2款(起亚Niro、现代科纳)、瑞典系1款(沃尔沃XC40PHEV)、意系车1款(菲亚特e)、德系车1款(宝马e),占比均匀。

3、各大车企更新电动化战略,加速电动化转型

传统车企更新电动化战略规划及销量目标,拟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集团发布“E-Mobility”战略,预计年实现%电动化,最迟在0年实现碳中和;戴姆勒集团、沃尔沃集团预计年实现%电动化,宝马集团则于同年将MINI打造成全电动品牌;Stellantis预计年实现欧宝品牌在欧洲、中国市场全电动,雷诺-日产联盟预计年纯电动汽车销量达90%,捷豹路虎预计在年,%的捷豹和60%的路虎将配备零尾气动力系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各大欧洲车企推出新电动车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各大传统整车厂电动车专用平台不断有新车型推出,如大众MEB平台在实现ID.3、ID.4产能迅速爬坡后,预计在年推出ID.5、ID。Vizzion两款新SUV,戴姆勒EQS及EQE两款轿车也将于年推出。随着各整车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实现增量市场的扩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美国市场:拜登政策落地在即,美国市场爆发前夜

目前美国市场渗透率低,拜登政府政策持续刺激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市场处于需求爆发前夜,未来有望加速电动化进程。预计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仅为5%,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尚未打开,年前三季度渗透率同比年增速高达87.8%,保持加速增长趋势。政策靴子落地在即,未来美国市场有望复刻中国、欧洲等国的发展路径。我们预计,-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可达65、、万辆,同期CAGR有望达到68%以上。

美国市场竞争格局集中,特斯拉一家独大。一方面,受益于美国新能源车市场车型结构以皮卡、SUV车型占主导,需求旺盛,轻型卡车供给紧张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公司自身绝对龙头地位和自备充电站等差异化优势,未来特斯拉扩大规模和电动化布局,新车型Cybertruck有望引爆电动皮卡市场。

1、政策支持逐渐明晰,有望驱动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加速渗透

拜登政府持续推动关于促进美国新能源车领域发展相关政策的进程,鼓励美国车企电动化转型,完善基础充电设施网络配备,明确指标要求。

计划布局:3月31日,拜登提出的《重建更好未来计划》中,AJP部分提到拟投资亿美元发展电动车领域,年建成50万个充电站。5月27日,《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提出倾向电动车车企的补贴政策。

指标要求:8月5日,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年电动化率50%。

税收抵免:9月13日,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提案,明确税收抵免政策且加大补贴力度。将在年前为电池容量达到40千瓦时、在工会设施生产并且使用美国生产电池的电动车提供1.25w美元税收抵免;取消单一车企累计销量不超过20万辆的补贴门槛。

顺应拜登政府政策倾向,美国各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组织和各州陆续宣布禁止销售或停止生产内燃机驱动汽车在年前的停产停售目标。

停产方面:捷豹预计年起将成为纯电动奢侈品牌;沃尔沃年整个汽车系列将实现全电动化;通用汽车希望到年专门提供电动汽车,停止生产配备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卡车和SUV。

停售方面:马萨诸塞州(年)和加州(年)销售的新型轻型汽车%是零排放汽车(ZEV)。华盛顿、新泽西州和纽约也发布清洁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2、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爆发前夜,轻型卡车需求旺盛

美国市场发力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飙升。年以来,美国市场整体上电动化渗透率整体提升加速,消费者接受度提升,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车总销量为43.5万辆,预计年总销量可达65万辆。在拜登政府汽车业电动化相关的支持政策持续刺激下,年和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有望达到和万辆。

按车型划分:EV车型,SUV及皮卡车种为主流市场

从车型来看,美国市场销量结构仍然是以电动汽车(EV)为主,占比超74%。从车种来看,美国市场销量结构稳定,车身种类以皮卡、SUV车种占主导。截至目前轻型卡车(皮卡,SUV)占电动汽车整体的比例约77%,同时保持稳定增长。

从热销车型来看,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主要还是由Model3和ModelY所主导。今年以来,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所有主要型号中,前十大热销车型主要是特斯拉、丰田、通用、福特集团旗下品牌车型,其中6种车种属于轻型卡车。截至年10月,特斯拉ModelY五座皮卡销量第一,近12万辆,性价比高,续航里程公里,充电15分钟可充最多公里续航里程。

按各车企划分:特斯拉市占率56%,未来新车型放量集中

我们认为,-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将加速提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电池、动力系统等技术壁垒较高,领先车企销量占比稳定。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集中,特斯拉一家独大。CR5(特斯拉、丰田、雪佛兰、福特、沃尔沃)市占率82%。特斯拉ModelY、Model3车型凭借性价比+长续航+智能化优势,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站稳美国电动车市场,占率高达56%。

新车型未来放量较为集中,特斯拉占半数。我们预测,-年美国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通用、戴勒姆、宝马、现代、福特等纷纷加快落实电动化规划。未来增量主要是由于特斯拉新车型放量的贡献,预计-年新车型销量分别为22、35万辆。

3、车企加快电动化,轻型卡车供给稀缺,特斯拉将进一步引领市场

未来美国市场竞争激烈,轻型卡车稀缺,供不应求。未来两年美国市场新车型近40款,性价比提升,助力打开市场空间。车型多以BEV为主,其中10款新车型巡航里程达英里以上。

全部电动汽车新车型中,仅特斯拉Cybertruck、福特F-Lighting两款车型进军皮卡市场,弥补电动汽车中轻型卡车供给空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