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质服务动起来项目建设快起来 [复制链接]

1#

政务服务越来越便捷,异地办事不用来回奔波;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近年来,惠州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出新举措、取得新进展。近期,惠州在优化政务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等方面动作频频,南方+惠州频道带你看新变化。

整理:谢志清

优服务

“跨城通办联盟”覆盖全省地市

据南方+惠州频道报道,11月21日,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网络远程方式与韶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行政务合作签约。11月18日还与梅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签署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惠州政务合作城市已经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地级市。

今年以来,惠州已分别与南昌市、钦州市、郴州市、云浮市、阳江市签署政务服务合作协议,11月又与梅州市、韶关市达成合作协议,今年新增政务服务合作城市7个。

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与梅州市、韶关市的政务合作主要有4种通办模式,通过“线下+线上+自助终端”等模式积极推进“跨城通办”工作。

在线下,开设“跨城通办”专窗,“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对已实现网上办理事项,引导办事群众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已纳入“一窗式”且能解决梅州、韶关受理系统网络互通的事项,则通过互设“一窗式”受理账号,由专窗工作人员按标准化资料进行受理初审,扫描录入对方城市“一窗式”受理系统,实现即受即传,全程网上流转办事资料,提高办事效率,并互认电子证照颁发的各类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对不能符合“一窗通办”在线办理标准的事项,由双方另行协商采用邮寄物流等方式解决。

在线上,开设“跨城通办”专栏,“一地认证、全网通办”。惠州、梅州、韶关在各自地市政务服务网上开设“跨城通办”专栏,用户在所在地市的政务服务网统一认证注册账号,登录后进入惠州、梅州、韶关“跨城通办”专栏,无论人在哪座城市,选择需要办理的个人或企业服务事项,根据事项填写、提交相应信息和材料,即可全流程在网上办理,并逐步实现移动办理。

此外,对事项流转清楚,条件成熟的事项进行系统打通和对接,实现“一窗式”受理系统、业务办理系统的互通互认,真正实现全程异地办理。并大力推动自助办事“跨城通办”,通过跨区域的系统对接和共享,市民可在当地自助终端上办理两地服务事项,真正实现政务服务“自助办、跨城办”。

强支撑

前10月惠州批准项目用地逾万亩

得益于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惠州经济向上向好发展势头明显,前三季度GDP达.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在这背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部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南方+惠州宜居频道报道,今年以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陆续出台了一揽子“高含金量”政策措施,用好新政策红利,精准配置资源、加快项目审批,推进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惠州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窗口期和产业集聚红利期。

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市共计批准项目用地宗,批准总面积.7亩;出让建筑用石料等采矿权5宗,出让金额约36亿元,同比增长%,有力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恒力(惠州)PTA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项目要落地,解决用地问题是基础。对于用地指标使用工作的推进,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出台《年度惠州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指引》,同时设置专班跟进提供专业指导,引导各县(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立项等级、合理转变用地组卷方式,争取国家、省指标进行专项保障。

对于重点工业项目以及落户“3+7”园区内、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惠州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此外,对商住项目、非园区内工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严格用地指标,确保指标精准高效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障真实有效投资项目快速合法开工。

与此同时,惠州还依托市建设用地小组会议机制,及时监管项目用地指标使用进度。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用地小组会议已形成惯例,会前先检查通报各县区上月用地工作进度情况,实时监控和督导,确保上一月度安排的规模、指标在一个月内完成报批,让资源要素快速转化成实效投资。

此外,该局已逐步搭建起了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联动机制。通过逐个项目成立“重点报批项目网上报批工作专班”,有序联结绑定各重大项目主管部门、报批相关审批单位、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不断扩大重点项目工作组“朋友圈”。一般性报批日常工作在工作群联系解决,难点问题召开联席会议集体研究解决,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共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