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气法实施情况评估扬尘防治禁烧禁放执法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茹阳阳吴可仲北京报道

11月18日,由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自然之友”)和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金诚同达”)联合主办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这十年——暨《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发布会”于北京举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自然之友与金诚同达所组成的项目组,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线上或线下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民间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在~年期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

多位来自环境法学界、NGO、污染防控和执法领域的与会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同项目组围绕“评估数据来源、质量和使用”“大气法的内容与修订”“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执法视角下大气法实施情况”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民间评估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始于年,于年6月1日施行,后经年、年、年和年四次修改。大气法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内容涉及空气质量、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环境监测、重点行业管控、区域联防联动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多个方面。

现行大气法在本次评估期间于年和年进行了两次修改,年的修订变化较大,是年《环境保护法》修订之后第一部修改的污染防治单行法,也是距年第二次修改后,时隔15年的再一次修订。因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环境形势严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指引下,该版本改动较大。

据悉,本次报告评估主线是以年修正、现行有效的大气法为依据,参考相关修订版本,按照法律条款的安排确定评估主框架。以年至年为评估区间,结合同时期的“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十三五”规划等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和行动方案;以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例和行政处罚诉讼案例为评估案例来源;以重点区域(京津冀2+26城、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典型区域)为重点评估区域范围,开展评估工作。

自然之友总干事刘金梅介绍道,项目组于年5月开启相关工作,初期花费较多时间收集相关处罚及案例,并确定了数据获取路径、评估方法和边界,年6月形成初稿,并经数次修改后于近期完成评估报告。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相关方做评估会存在很多牵涉,而以民间身份进行评估更容易得出较客观的结论。同时,在对大气法实施的评估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数据真实程度、相关标准调整及近年气象条件的影响。

“在整个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团队其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刘金梅说,一个大难题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评估大气法过去十年的实施效果必须基于实证和数据,去哪儿收集全面的数据及如何分类整理、筛选和运用如此庞大的数据,都是实际的困难。

刘金梅表示,从威科先行提供的法律信息库数据库中能够查询到的相关执法数据要远低于生态环境部每年公开的执法案件总数,前者仅占后者的12%左右。不过,这已是项目组尝试所有公开渠道后的最优选择。

长期进行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项目组成员文黎照律师表示,项目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相关调研,并最终确定威科先行的数据可供使用,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工作报告、统计年鉴、环境质量公报等官方数据。

“整个项目组仍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此事,并期待该研究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唤起大家的思考。”刘金梅讲道,同时,本次报告对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两家机构在过去10多年对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成果及数据亦有引用。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杨朝霞表示,环境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本次评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