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和地产行业动荡的双重打击下,工程行业的“寒冬”已至。
龙头房企暴雷,老牌建筑商南通一建、六建破产重组,多个设计院大幅度降薪……
建筑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兼之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劳务、材料等风险也随之而来,建筑企业盈利和现金流等均受到重大考验。
建筑利润持续下滑
据《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自年达到最高值3.63%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2.92%,跌破3%,为近十年最低。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建筑行业存在资源产出率低、利用效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低的“五低”现象。
建筑业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15家建筑企业的营业成本率平均为89%,说明建筑企业营业收入中的80%甚至90%都用于采购材料、支付人工成本和支付分包方提供的劳务。
建筑业发展粗放,市场因素导致难以高利润,即便有利润也被高成本稀释掉了。
建筑业位于价值链中段,所创造附加值不高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建筑行业的未来以及工程人的生存问题。
操作模式不适发展
传统的建筑工程重资产(包括大量人员、机械、材料等),资金压力大,业务资源主要从个人的人脉圈中寻找。
同样工程技术人员想接项目(施工或咨询)同样也只能从自己狭窄的人脉圈中寻找。
很多时候业主找不到最合适的人选、而拥有该项技能的技术人员却由于没有信息渠道而造成技术资源闲置。
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企业,随着业务分布范围的扩大、质量要求的趋严、项目复杂性的增加、业务数量的不确定,传统的工程业务操作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工程建设企业想要提升利润率,还是要继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重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自身的议价能力。
共享协作抢占先机
在当下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开拓共享思维,进行更多的资源共享与协作。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建筑业下共享业务、人才、资源等存在巨大的机会。
通过工程建设共享经济平台,业务、人才、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无地域限制的流动,帮助企业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消化项目业务,有效降本增收。
这就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谁能最先领悟,谁就能抢占先机。
能工社,致力于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共享经济发展,为您带来行业共享经济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