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30项精品工程获得“詹天佑奖”,其中由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佛山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作为唯一的燃气工程荣膺该殊荣。
据了解,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由是经国家批准、建设部认定、科技部首批核准的科技奖励项目,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被业内誉为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工程不超过30项,主要授予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建设项目。
佛山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项目负责人尹祥(前排右二)代表佛燃能源集团,出席大会接受詹天佑奖颁奖
年供气量超29亿立方米,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佛山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是中国首个大规模引进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该工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全市“一张网”的理念,构建了“多气源、互联互通、互为保障”的天然气管网规划蓝图。工程于年11月开工建设,年7月竣工,总投资近14亿元,成功建成了余公里天然气高压管网、4座天然气接收门站、2座LNG储配站、12座高中压调压计量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接入一大管道气源。
目前,工程服务全市多万户居民用户和多户工商用户,年供气量超过29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量超过万立方米,是当前国内地级市中供气量最大的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管网的单位长度年供气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工程为佛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清洁化生产目标及和降低制造业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投产以来,工程累计供应天然气超过亿立方米,可替代燃煤近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万吨。
多项技术成果为业界首创
佛燃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超前设计了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4.4兆帕超高压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本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管道仿真模拟技术反复测算,最终确定了该超高压方案。
“多年来系统运行状况稳定可靠,充分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佛燃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该设计成果得到了业界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其中,中石油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线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史航认为,佛山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燃气管道埋在地下,对管道的变形、腐蚀等情况很难有直观的掌握。经过考察、筛选,工程引进了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管道安全评估技术“管道智能内检测”,对全市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道进行“全面体检”。检测工作从年10开始,历时一年多。在推进过程中,技术人员创新改良了钢刷磁铁结构和平滑机构减阻技术,使北滘站至桂城站DN次高压管道内检测一次性成功完成。这项技术被国外权威检测机构评为“亚洲首创”。
燃气场站管网点多面广,构建“智慧管网”势在必行。通过多年努力,工程集成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和管网巡查管理系统(GPS),在业内率先实现了监控预警、应急抢险和巡检维护全面智慧化,目前正在进行管线光纤预警、场站远程操控无人值守的最新技术升级。
十多年来,佛山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建设获得多项国内创新技术成果,包括国家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14项,专利及著作权30多项。
攻克难点:迎战“亚洲第一难”穿越西江
佛山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从蓝图到落地,必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有来自征地拆迁、建设协调等“老大难”,也有来自施工技术上的“拦路虎”,更有西江这样的天然屏障。
“天然气管道过不了西江,就建不成全市一张网。”佛燃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完成“西江穿越”工程,不仅能使高明区的天然气管网联通全市的大管网,更能一举打通中海油和广东大鹏、中石油三大气源互联互通的最大障碍,对于构建佛山市安全供气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佛燃能源经过反复论证,综合考量,最终大胆采用了实施难度最高的定向钻工艺,与同河段同类工程采用的盾构工艺相比节省了近7千万元。
据介绍,西江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水平长度达米,施工的最低位置在水面以下50多米,管段将经过15种地质结构、22个地层变化,粉砂层、圆砾层、鹅卵石层等极易塌孔地段长达多米。业界专家评价,西江定向钻穿越工程施工难度之大,堪称“亚洲第一难”。
时任中石化江汉油建工程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负责人陈*州表示:“西江定向钻穿越是我从事燃气工程建设近三十年来最难的工程,定向钻施工最怕的三大难题——溶洞、角砾石、软硬地层变化频繁,这个工程都遇到了。”
西江穿越工程最大的难点是要攻克溶洞和鹅卵石地段,处理不好就会掉钻头和坍塌。对此,工程采用“两级套管接龙固孔工法”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填补了世界上在该领域技术空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钰凤通讯员:钟育*图/通讯员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