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湘雅移动医疗围绕医字做文章,为健康中
TUhjnbcbe - 2023/8/12 22:01:00

红网时刻7月13日讯(通讯员刘微)近日,医院自主知识产权的5G医院物联网应用入选湖南省“数字新基建”个标志性项目名单,标志着该院打造的具有湘雅特色的5G“硬核”智慧医疗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据了解,医院是16个5G标志性项目里唯一一家非企业单位。对此,“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伟红表示:“做医疗+5G,我们是认真的!”

国内首批榜样引领

移动医疗,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南大学牵手中国移动正式立项建设“‘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医院为实验室主要依托单位,该院*委副书记胡建中为实验室主任,*伟红为常务副主任。该实验室是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最早由教育部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它的成立既是教育部实验室设立的创新举措,也为我国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和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技术研究、设备开发和临床验证等重要环节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平台。

据*伟红介绍,该实验室以“四新”作为目标与定位:一是搭建移动医疗科技创新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领先的技术融合体系,打造日益完善的移动医疗生态圈;二是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新人才,以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项目任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三是探索医疗改革新路径,联合产学研医,深入研究移动医疗用户行为、产业链盈利、流程管理等应用模式;四是孵化移动医疗新应用,发展原创核心技术,占领业界技术制高点,强调理论应用相结合,以市场应用为导向。

医院医院信息化建设,在院内已全面实现以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和全方位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更为难得的是,全院有近20个临床和管理科室与实验室开展了合作,形成了可持续的医工交叉特色发展模式,是国内同行业中最早探索产学医院之一。

此次入选湖南省“数字新基建”个标志性项目名单的5G医院物联网应用,是以5G为主干、物联网做室内覆盖,实现人员、设备、行为的全面数据采集、双向通讯和精准定位,支持ICU危象智能分级警报、电子围栏、离床呼救、室内导航等应用,具有应用场景驱动、共建共营、一网多用、解决复杂医疗建筑覆盖难题等多项技术特色,目前医院覆盖8个科室,1.2万平米。

“比如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设备仪器的警报信号,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从监控患者体征的设备出发,到警报信号处理平台,平台软件可对信号进行分析,再通过物联网将信息实时传达到医护人员的智能手表上,手表支持确认应答。”*伟红表示,基于5G物联网技术研发的ICU智能警报应用,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更轻松自如地应对所有的警报信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对危重患者的安全监护效果。该项目的应用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落足临床医患双赢

“除了要需要满足患者的需求,移动和‘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更要满足医生的需要。”*伟红认为,近几年从移动挂号到移动支付,大部分移动应用都是面向患者的,提升的是患者在院内就医的效率和体验。相对而言,面向医护人员的平台与应用发展较为缓慢。“我们希望能把医护人员和医疗流程服务好,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基于对临床护理业务的理解,实验室研发了一套5G互联网+专科护理系统,用于护士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数据化、智能化、质控管理。以伤口管理为例,以前的术后伤口护理就是简单的拍照存档,无法将过往的数据有效地纳入当前护理行为中。针对这种管理需求,实验室开发了移动伤口管理应用。自年开始,医院造口中心等多个科室开展应用。目前系统中有上千名患者上万条完整的结构化护理记录(含伤口照片),这些数据包括伤口的大小、深度、面积、颜色、形状、敷料等,系统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移动管理工具,将伤口管理变得结构化、智能化,提供可质控的护理服务。当护士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时,便有据可依,保障护理效果。同时护士也可收集相关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上,为下次护理服务提供依据。5G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将提升这些护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产生患者信息流失及被泄露的情况。

年6月5日,医院获批湖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实验室联合护理部自主研发了“湘雅e健天使”系统。“湘雅e健天使”是一款基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雅移动医疗围绕医字做文章,为健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