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化工行业循环经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TUhjnbcbe - 2024/3/8 17:44:00

化工行业循环经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我国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年,我国正式决定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同年7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发展循环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年10月,我国发布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年5月,《中国制造》明确指出,到年,我国目标创建家绿色园区。截止年10月,从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来看,目前我国总计已评选出家绿色园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其中,化工园区26家,占比15.12%。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年循环经济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化工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1)化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当前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在逐渐朝着绿色、清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换,近年来,我国*府高度重视化工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产业*策鼓励和扶持循环化工产业,同时,节能减排*策的不断趋严,也倒逼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和布局,逐渐向绿色化工和循环化工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化工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经营成本,较传统化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具备更加显著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进一步强化,而行业内较早投入循环化工的企业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

(2)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加快

化工园区是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绿色和生态化工园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现有园区要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接,增强资源能源等物质流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在国家产业*策的积极引导下,未来我国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化工园区产业链布局将更加合理,并进一步带动园区循环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3)循环化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化工企业在确保在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使用的基础上,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而技术工艺的创新和应用则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近年来,行业内一批较早发展循环化工的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在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废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为我国循环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循环化工的快速发展,未来环境友好型工艺技术将更加成熟,应用领域将更加深入,技术先进的循环化工企业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述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1.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1.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1.1.3 循环经济的优势

1.1.4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1.2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2.1 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1.2.2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1.2.3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求

1.2.4 在生态协调中发展的要求

1.2.5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6 可有效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1.3 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

1.3.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1.3.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

1.3.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

1.3.4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1.3.5 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机制

第二章 -年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经验

2.1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综况

2.1.1 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起源

2.1.2 各国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布局

2.1.3 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分析

2.1.4 全球再生资源回收产值规模

2.1.5 主要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2.1.6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策体系

2.1.7 欧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分析

2.2 典型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及启发

2.2.1 荷兰循环经济发展案例

2.2.2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特点

2.2.3 丹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4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5 其他国家典型发展案例

2.2.6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第三章 -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分析

3.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运行状况

3.1.1 产业发展历程

3.1.2 产业发展阶段

3.1.3 阶段成果分析

3.1.4 单位能耗状况

3.1.5 区域发展格局

3.1.6 产业发展特色

3.2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分析

3.2.1 青海省

3.2.2 山东省

3.2.3 鹤壁市

3.3 互联网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3.3.1 互联网的融合渗透加快

3.3.2 搭建循环经济网络服务平台

3.3.3 循环经济网络融资平台分析

3.3.4 “互联网+”资源再生模式

3.4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建设状况

3.4.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4.2 循环经济试点开展状况

3.4.3 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4.4 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总结

3.4.5 循环经济试点典型模式

3.5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

3.5.1 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3.5.2 循环经济是最佳转型模式

3.5.3 循环经济应用的典型实践

3.6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6.1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3.6.2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3.6.3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3.6.4 循环经济调控*策的问题

3.7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3.7.1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3.7.2 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3.7.3 逐步完善循环经济调控*策

3.7.4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策体系

3.7.5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

3.7.6 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3.7.7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要点

3.7.8 进一步需要提高公众参与度

第四章 -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的*策环境

4.1 循环经济*策体系

4.1.1 *府支持

4.1.2 *策汇总

4.1.3 行业标准

4.1.4 *策规划

4.2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解读

4.2.1 循环经济促进法主要内容

4.2.2 循环经济促进法历史地位

4.2.3 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必要性

4.2.4 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建议

4.3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策分析

4.3.1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4.3.2 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

4.3.3 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4.3.4 强化循环经济制度供给

4.3.5 激发循环经济发展新动能

4.3.6 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行动

4.3.7 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4.4 循环经济相关*策解读

4.4.1 节能减排工作方案解读

4.4.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部署

4.4.3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4.4.4 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意见

4.4.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4.4.6 多项*策聚焦垃圾分类

4.4.7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策

4.4.8 循环消费*策逐步出台

4.5 循环经济地方*策成果

4.5.1 长三角

4.5.2 河南省

4.5.3 安徽省

4.5.4 浙江省

4.5.5 四川省

4.5.6 张家港

4.6 循环经济*策影响

4.6.1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现状

4.6.2 新形势下*策体系问题

4.6.3 新形势下*策体系建议

第五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源头——资源节约产业

5.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5.1.1 资源节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

5.1.2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基础

5.1.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5.1.4 循环经济助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5.2 水资源节约行业分析

5.2.1 节水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5.2.2 我国节水产业发展状况

5.2.3 农业节水行业发展状况

5.2.4 工业节水行业发展状况

5.2.5 城市节水市场潜力分析

5.2.6 节水服务产业发展机制

5.2.7 节水企业项目投资动态

5.2.8 节水产业总体发展规划

5.2.9 节水产业迎来利好*策

5.3 能源节约相关产业运行状况

5.3.1 工业节能状况发展分析

5.3.2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

5.3.3 配电网节能市场空间

5.3.4 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分析

5.3.5 余热发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工行业循环经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