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发展向好,总产值在上年受疫情影响基数低的基础上呈恢复性增长。
一、建筑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全市纳入统计监测的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家。建筑业企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建筑业实现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43%,较年下降7.2%。从结构来看,建筑工程产值万元,同比增长35.7%;安装工程产值万元,同比增长.8%。
(二)签订合同额增幅明显
签订合同额呈增长态势,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占比达到九成以上,而新增合同额有所下降。一季度,签订的建筑业合同额67.15亿元,同比增长12.1%,较年增长43.9%。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63.23亿元,同比增长14.1%;本年新签合同额3.92亿元,同比下降12.7%。
(三)外省产值增幅大
由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积极拓展省外业务,加之上年基数低,外省产值增速大幅提高。一季度,外省产值万元,同比增长.1%,较年增长.5%。
(四)竣工产值降幅大
一季度,竣工产值万元,同比下降78.6%,较年下降78.6%。
(五)房屋施工面积降幅大
一季度,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8%,较年下降34.4%。其中新开工面积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3%,仅占施工面积1.6%。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大幅下降。
(六)从业人员稳步增长
一季度,从业平均人数和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建筑业活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同比增长39.8%;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同比增长19.8%。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期末人数人,同比增长25.0%,占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9.8%。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偏低,业务承接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与外来建筑业企业竞争,市场份额被挤占,虽然签订合同额大幅增长,但是上年结转合同额占比高达94.2%,新签合同额渐显不足,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监测的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仅实现总产值万元,不足同期全市建安投资额的10%,市内大部分项目由外来建筑业企业包干。全市纳入统计监测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6家,其中三级资质等级企业18家,占69.2%,二级资质等级企业5家,占19.2%,一级资质等级企业3家,占11.5%。其次,全市能够长期承接房屋施工工程的企业仅有3家,承接房屋施工能力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本地企业主要以传统常规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低,成本投入高,效益低。一季度,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1.3%,较年营业收入下降0.8个百分点,与年营业收入水平相当;营业成本万元,为营业收入97.6%;企业亏损万元。
三、建议
(一)加大力度培育本地企业
本地企业规模小,综合能力有待增强,应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大力度培育本地企业,充分激励企业增强核心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本土企业,避免出现本地企业因自身能力不足而盲目竞争,承揽不到业务的尴尬局面。加速自贸港红利政策释放,切实提高全市总体营商环境,提升本地企业市场占有率。
(二)强化服务推动建筑业发展
部门联动,信息互享,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