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何中国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六大对策降成本
TUhjnbcbe - 2024/10/26 17:20:00

“降成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易成本、税费、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和汇率等企业生产成本的“八高”使得中国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因此,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市场活力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财税、社保、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加快推进物流行业整合与道路通行机制改革。

中国制造也成本偏高的原因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致使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但对企业来说,各种审批、许可行政事项仍然较多。同时,存在明显旧有路径依赖,部分办事程序并未随着简政放权马上作出调整,甚至部分中央政策难以落地;行政事业等公共机构庞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大、费用高并因人设事,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交易成本。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及社保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用工成本快速上升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出现快速上升趋势。首先,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人口(16-59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年达到峰值,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量开始下降,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其次,《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劳动者合法利益的同时,明显加大了企业对员工社保支出。第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等闲暇需求加大,减少了劳动时间,进而会加大劳动力供应紧张。此外,社保分担机制的不健全使企业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力。最重要的是,我国技术升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这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

三、宏观税负较高加大企业税收负担

我国宏观税负比较高,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上缴利税较多,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增长较快,此外,还存在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同时,目前我国间接税的比重较高,年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主的流转税占总收入比重超过70%,这部分主要由企业部门负担,而由居民部门负担的所得税、房产税等直接税占比较少。此外,每当经济下行财政增收困难的时候,部分地方政府便开始清理各种税收优惠,甚至征收过头税,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税费负担。

四、金融体制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流了部分资金。当前,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金融体制及金融资本“避实就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降低不能有效传导到信贷市场,使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五、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顺使企业用能成本过高

受定价机制、交易税费、流通费用、开采成本等因素影响,总体上中国能源成本相对较高。我国汽柴油等石油终端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和部分资源国,主要是税费较高的结果。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中包含着增值税(17%)、消费税(汽油1.52元/升、柴油1.2元/升)、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税率3%)、地方教育附加(税率2%)。因此,当前我国每升汽油中税费占比接近50%。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仍不完善,对市场信号反应不灵敏。近年来随着油价和煤价持续大幅下跌,长期偏低的气价在改革之后反而比价偏高,成为抑制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此外,煤电联动机制并未顺利执行,电价水平未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六、市场分割及物流管理不善导致流通费用高昂

一是外向型经济结构突出,货物大进大出,提高了物流成本,这是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的主要原因。二是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导致运输距离过大。三是中国的物流行业目前处于“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存在市场分割现象。四是物流行业管理不善,货物往往是单向流动而非双向流动,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能。五是中国许多道路需要收取通行费用,各地往往会依据地方法规甚至不合法地收取来往通行车辆的过路费、过桥费等,而高速公路的收费往往较高。

中国制造业降成本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行政改革和简政放权,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当前,要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必须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改革,优化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激发各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关键是降低相对成本

治本之策应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劳动力绝对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劳动力的相对成本。同时,应防止劳动力绝对成本提高过快。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增强收支平衡能力,通过完善费率和待遇调整机制,理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指导有条件的地方适时适当降低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率。在确保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失业保险费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研究合理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细化工伤保险行业费率,强化费率的浮动机制。

三、推进税收改革和收费机制完善,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一是通过税收制度改革实现减税,尽快将“营改增”推广至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二是推进税制结构改革和税率优化,普遍降低各类企业增值税税率2个百分点。三是出台更多针对特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消费领域的减税力度,针对“三农”、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面。四是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系统清理各项政府性基金收费。

四、推进金融改革和融资机制完善,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改革现有银行业盈利模式,改变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息差赚取利润的模式,使金融资本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大力发展股票和债券市场,并进行市场化改革,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利率水平更加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

五、推进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电力成本负担

深化现有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切实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加快在趸售电价、留存电量价格、直购电和富余电量消纳、天然气直供、天然气经营企业成本监审等方面的改革步伐,进一步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六、推进物流业整合和道路通行机制改革,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中国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六大对策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