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析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TUhjnbcbe - 2024/12/20 15:46:00

火灾是继旱灾、水灾后的世界第三大灾害,它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大,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人们一直在坚持发展多种火灾防治对策,例如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和机构,研制开发了不同类型的防火、灭火设施,制定发布了各项防火、用火法规和条例等。通过制定法令和规章来控制致灾因素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消防法规体系中,消防技术规范因其专业性强,适合于大多数的建筑防火灭火的应用,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消防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优势和不足

跟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广泛采用消防技术规范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定有建规、高规、石油库设计、汽车库设计、喷淋、报警等40余部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几乎涵盖了现有的各类行业和各种建筑。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在对建筑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有关防火安全的要求,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了具体的参数和指标,例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装修材料、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其它灭火设施的设置等。设计人员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形式,结合产品的实践经验,从规范中直接选定与该建筑物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指标,消防监督人员也是对照标准逐项进行审核。整个设计和监督过程类似于医生开单抓药,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处方式规范”。

而“处方式规范”在我国消防界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它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相关规定和理念,建立在大量实验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是消防工作经验的集成,是火灾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已相当完备和成熟。它直接给出了达到规范的安全水平,不需要使用者和查阅者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计算,对设计和监督单位来说易于掌握和使用,其调整修改也较为容易。

由于每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均不一样,其居住者或使用者的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按照此种规范统一给定的设计参数所做出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而规范条文本身的复杂性和对安全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够,弹性较小等原因,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

 二、具体规定的技术数据与日益扩大的建筑规模不相适应

具体规定的技术数据与日益扩大的建筑规模不相适应以工业厂房防火分区面积划分为例,现行规范就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发展对建筑防火安全工程设计的要求。现行规范确定防火分区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性质,制定防火分区面积标准,通过人为规定防火分区把火灾限制在一个较小区域内。这对我国早期传统生产厂房来说是合适的,而对于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已明显不适应。所以说传统的处方式规范不可能覆盖所有建筑的要求,对于“超规”建筑的设计方案,用传统的处方式规范不能很好解决。

三、未来很好地考虑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影响

尽管处方式规范是由非常详细的条目构成的,但是属于同一类但又不相同的具体建筑来说,这种规范的规定仍然过于笼统,因此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时就会出现对部分建筑物的要求过严而对另一部分建筑物要求过宽的情况,所以说无论是从安全上还是经济上说都不合理。

同时,规范仅将建筑物按其使用性质和高度进行划分,而没有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如距离消防站的远近,周边是否有特种场所)以及周围地区的人员的防火意识和素质,也要考虑建筑物所在的地方的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参差不齐,采用现行的规范,很难达到全面、可靠、安全的效果。

消防技术产品的发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防火手段,新型防火建筑材料,构件以及消防设备和系统的出现为建筑防火设计提供了新设计思路,增加了灵活选择防火设计方案的可能性,然而这些方面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现行规范的制约。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性能化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