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样六大宏观经济指标
TUhjnbcbe - 2025/1/15 20:05:00
重庆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weidumeiye.com/m/

证券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这既表明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也表明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对证券市场的分析,少不了对宏观经济的分析。

GDP、CPI、PMI、PPI、M1、M2等这些常见诸于财经报道中的术语,都属于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按照《证券投资分析》一书的分类,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分为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和主权债务。

本文介绍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包括GDP、工业增加值、失业率、通货膨胀、PMI和国际收支等细分指标。

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GDP主要看增长速度,这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上周A股大跌的一天,很大程度受当天发布的二季度和上半年GDP数据影响。从增速来看,二季度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二季度恢复情况不错,但总体仍处在下降区间,经济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各行业来看,上半年受打击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26.8%;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8.7%;再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8.1%。实现增长的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14.5%、6.6%、1.1%。互联网行业是这波疫情最大的受益者。

从结构上来看,GDP=C+I+G+(X-M),消费加投资加政府支出加净出口。上半年GDP数据一个不被看好的点在于供给端恢复速度大于需求端,也就是GDP主要靠投资和政府支出拉动,消费能力不足。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通过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我国统计部门每月公布的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范围是主营业务收入在万元及以上的企业。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增速较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

我国在统计时,会把1-2月份合并,是因为受春节影响。看下图,出现一个深V,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6月分别同比下降1.1%、1.4%和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4.5%。

单月度分行业来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速较高的有汽车制造业,增长1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6%;同比下降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这里有个bug,你要去登记了才算失业,现实情况很多人并不会去登记,因为主动离职的领不到失业补助,也没啥必要去登记了。

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相比4、5月份的6%和5.9%,呈逐步回落。6月份城镇劳动参与率较2月份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比疫情前的1月份高约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水平接近。城镇外来农业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失业率同比高0.7个百分点,反映出农民工就业受疫情影响大。

另一个受疫情影响大的是撞上疫情的这届高校毕业生,在整体失业率下降背景下,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几个月持续上升,6月份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本身毕业季就业人数激增,再加上企业招人规模缩减,尤其是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稳就业在“六稳”中排第一,可见今年就业的压力之大。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常用的指标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分月看,CPI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和2月份CPI上涨较多,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随着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各地加大保供力度,市场供需状况好转,3月份开始,CPI环比连续四个月下降,同比涨幅也由3月份的4.3%回落到6月份的2.5%,重回“2时代”。

CPI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6月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最大“功臣”是食品烟酒,同比上涨8.8%,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影响CPI上涨约2.05个百分点。

核心CPI基本稳定,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后的CPI。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PPI保持下降走势。上半年,全国PPI由去年同期上涨0.3%转为下降1.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分月看,1月份,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月份起,PPI环比和同比转降,环比降幅从0.5%扩大至4月份的1.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需求有所改善,5月份PPI环比降幅收窄;6月份,PPI环比止降转涨,上涨0.4%,同比降幅收窄至3.0%。

上半年,PPI下降的头号功臣是石油。受主要产油国“价格战”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波及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震荡,各月环比涨跌幅在-35.7%至38.2%之间,同比涨跌幅在-57.6%至17.5%之间,上半年平均下降27.0%。

CPI和PPI增速的衡量标准,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要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和各期变动幅度来看。比如上半年PPI的同比下降,是由于疫情期间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并不是件好事。

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我国的PMI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以及全行业的综合PMI产出指数。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运营持续改善。

从企业规模看,6月份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0.2%,比上月上升0.5和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受重创的小企业仍未恢复到临界点以上。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企业用工景气不足。

非制造业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经济恢复,基建先行;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进口和出口是最主要的部分。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虽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数据好于预期。

出口实现逆势增长的是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

总的来看,上半年经济逐步复苏,但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信息技术、医药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餐饮、航空、文体娱乐等行业仍有较大恢复空间。“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通货膨胀处于温和的水平。正如国家的定调:

“中国经济逐步克服了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逐步复苏。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所以说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样六大宏观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