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行业“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办理资质渐渐走电子化流程,资质办理材料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很多准备材料无需提供纸质版,通过网络就可查询到相关信息。通过以下内容的对比,您可以了解到资质办理材料有哪些变化。
一、“放管服”政策改革前,办理资质需准备以下材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
4、公司章程复印件
5、(办公场所)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6、验资报告复印件
7、企业法人、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
新办资质的企业需提供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8、企业所有注册建造师、相关专业职称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明、培训合格证明等
9、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1个月的社保证明
11、施工机械及质量检测设备购买发票、调拨单、设备台账等
12、企业近3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新成立企业不提供)
14、加工厂房房产证或租赁合同(按《标准》要求提供,《标准》未明确要求的不提供)
15、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资料
二、“放管服”政策改革后,这些办理材料免提交: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办公场所)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
3、经省级注册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建造师初始注册或变更注册材料(新企业无资质的)
4、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
5、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
6、现场管理人员身份证明、岗位证书复印件
7、技术工人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
8、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1一个月的社保证明
放管服政策改革后,以上这些材料免提交,一般情况下企业只需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企业章程复印件、设备购置发票、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业绩表(新办资质)等。具体需要提交哪些材料,企业需根据当地政策准备。
通过上述放管服政策改革前后的材料对比,有的人会好奇什么是“放管服”,小编为此做了下方拓展内容,方便大家理解。
相关阅读:何谓“放管服”?
“放”,指政府进一步简化建筑行业一些审批事项流程,加强科学化管理。
“管”,即建立科学合理化监管职责体系,全面消除建筑监管盲点,明确监管主体;同时通过构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统一收集和管理建筑行业相关信息,并利用信息公示加强监管力度。
“服”,妥善解决建筑行业服务事项,推动政府服务便利化、自动化、智能化。
附: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市场政策逐渐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审批服务,将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有效结合,并加以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随着“四库一平台”的不断优化推广,实现全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相关阅读:四库一平台
“四库一平台”,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四库”,即企业数据库基本信息库、注册人员数据库基本信息库、工程项目数据库基本信息库、诚信信息数据库基本信息库。
“一平台”,指一体化工作平台
以上所呈现的是放管服政策改革前后,资质办理所需准备的材料。其中,免于提交的办理材料,是小编通过“四库一平台”查询出来所整理出来的。更多资质办理内容您都可以在“四库一平台”上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