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是个即便走马观花也会令人如痴如醉的地方。它被誉为“神秘的地理单元”,绝壁环峰丛、地缝配天坑,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在这里应有尽有;它还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暗河体系,世界最长的暗河就在这里发现。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个神秘幽深的所在就是湖北西部的恩施大峡谷。峡谷两岸,陡立的绝壁和连绵的峰丛并存。喀斯特地貌一般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而这里不仅兼而有之,而且面积广大,蔚为壮观。
绝壁、峰柱、洞穴群: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重重大山深处,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从中国地图上看,地处华中,不算偏远。但目前从地面进入,却还并非易事。正如歌中所唱那样“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大山总是连绵不断,甚至到恼人的程度。我从长江三峡里面的奉节进入,公里的路途,足足折腾了大半天。
进来才知道,这个偏远的小城却也称得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三国时这里就置沙渠县,隋唐时设施州,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增设施南府;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还曾作过7年湖北临时省会。
我要去的“恩施大峡谷”是从年开始改名的,原来它叫“沐抚大峡谷”。据说,在峡谷中有个叫“木贡”的村子,传说这里曾居住过一个古老的神秘民族,清王朝“改土归流”对之行不通,朝廷不得不在不远处的马者设县署对其辖制,诏令它进贡大米,皇帝则回赠礼品,于是便有了“木贡”的称呼。关于“沐抚”的真正含义,据说就是这个神秘民族在被清王朝征服以后新建的集市,取名“沐抚”,即受到皇恩沐浴与抚慰的意思。
白云袅袅升清江,山在画图中。清江是长江的支流,号称“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清江与恩施大峡谷相伴而行,事实上,整个恩施大峡谷就是清江大峡谷当中的一段,它的形成与清江河谷的深切有直接关系。
摄影/税晓洁
从恩施坐上去沐抚的班车沿清江上行,清江是长江中游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源于利川市东北齐岳山,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于宜都市注入长江,全长公里,号称“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是土家民族的母亲河。
《水经注》云:“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我眼前的清江,虽并没有想象中浩浩荡荡,不过水色的确很清。
车子在低矮的丘陵间越爬越高,忽然,车窗外一个巨大石壁扑入眼帘,那石壁像山一样矗立在江边。我们经过了一个叫“马者”的小村庄,后来我知道在土家语中,“者”是放牧的意思,“马者”即牧马的河。从这里开始,我们就算进入峡谷了。
恩施大峡谷中高达两百米的绝壁巨壑以一种经天纬地的气派屹立着,让人顿感自然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峡谷中大大小小的绝壁数不胜数,最出名的有4个:大岩龛、大河碥、前山石壁和后山石壁。
峡谷当中的景色,即便是对我这样常年在外行走的人来说,也是前所未见的。曾有人总结出这里有别于五岳的五大奇观:“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和地缝配天坑。”
而这里难以计数的天生桥、洞穴群落则是大峡谷中又一特色,已发现大小洞穴余个。在大峡谷中还未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地缝中,怪石遍布,五彩斑斓,古木苍翠,碧流潺潺,地缝两边飞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
恩施大峡谷目前已发现的大小地下暗河总长度超过70公里,世所罕见。据称在暗河之上,还有竖井个,纵横交错,离奇相通,每逢冬季,竖井上水汽蒸腾,如同古代长城上升起的狼烟。
恩施大峡谷中高近百米、直径约5米的巨型石柱。恩施大峡谷中的巨型岩溶石柱群比云南路南石林与四川兴文石林分布面积都要大,而且这里石柱的高度之高、直径之小、分布之广令人难以想象,用常规的岩溶溶蚀理论与力学理论都难以解释。
恩施大峡谷的种种奇景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瑰宝。远在2.3亿年前(地质年代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鄂西南地区还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扬子海,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到二叠纪末期,海水退出,鄂西南地区上升为陆地,被称为扬子古陆。到距今1.3亿年至万年左右,由于受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的影响而褶皱成山。此后,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又长期受到风霜雨雪和流水等的风化、剥蚀,逐渐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清江流域是我国岩溶发育较完好的典型区之一,大峡谷中不但有“绝壁、峰柱、地缝”三大自然奇观,还有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竖井、天生桥、石芽、峰丛、溶蚀洼地、悬谷、溶丘等,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在这里应有尽有,恩施大峡谷,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地貌天然博物馆。
在大大小小的绝壁掩映中,我到达了沐抚古镇,这里有一个巨大而笔直的石壁,它就是沐抚峡谷中著名的“前山绝壁”,据说,有人惊叹于前山绝壁经天纬地的气派和顶天立地的风骨,称之为“天地风骨”。这大石壁是如此的笔直和高大,我有点不知所措,拍照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索性就不拍了,让眼睛好好地享受吧。
恩施大峡谷位置示意图资料提供/万新南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峡谷全长约35公里,峡谷里的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等奇特的景观美不胜收。从上边的影像图可以看出,整个沐抚小镇位于以河流方向为长轴的近椭圆状的地块中心,有学者认为,这个近椭圆状的地块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巨型天坑,这个天坑直径可达米,深度达1米。
在魔幻洞穴世界中追踪世界最长暗河
沐抚小镇地处武陵山区,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峡谷台地上。这两条河流,一条是从利川方向而来的雪照河,另一条是从奉节而来的云龙河(不同时期的地图上,也被称作流料河或者刘廖河)。通常认为,雪照河是清江的正源。
恩施大峡谷中险峻雄奇的小楼门景区以峰林地貌为主。在峡谷大楼门和小楼门景区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
第二天一整天,我都在峡谷当中暴走。除了惊叹,我实在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形容这个奇特的峡谷。雄壮?巍峨?似乎这些词堆在一起也不够形容它的壮美。觉得周遭的一切,与图片上见过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与亲眼见的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都不相同。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其罕见的立体性:在目力所及的巨大石壁后面,在山峦叠嶂间,在我们看不到的很多岩溶干谷底部,还有很多溶洼漏斗,漏斗下面接着是落水洞,而落水洞又与神秘的暗河相连,构成了一个迷宫般的世界。
云龙河地缝中的瀑布飞溅到谷底,其声如雷,夺人心魄。地缝底部这块两米见方的金黄色石块正对着瀑布下泻处,活脱脱像一只神龟昂首南望,在瀑布下尽情沐浴。云龙河地缝两壁陡峻,上下宽窄基本一致,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摄影/万新南
这里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暗河体系,远比地面水系更为复杂。据《长江志》载,目前清江流域已知的暗河有87条,其中河长大于2公里的就有58条。
-6年间中法喀斯特洞穴科学探险队,在沐抚大峡谷完成了龙桥-天水暗河的考察活动,查明了长达近50公里的地下管道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人类可直接进入测量的最长暗河;直到年7月29日,中法探险队运用高精度的GPS卫星定位仪、暗河分析软件、红外测距仪,经过20余天的示踪试验,终于在湖北恩施板桥镇的天水洞发现了暗河的出口,从而完成了失踪数万年的“巨龙”——天水暗河的追踪。
龙桥-天水暗河是从重庆龙桥洞潜入地下后,在湖北板桥镇大木村屯渝公路边流出地面,出口距板桥集镇9公里。公路桥正从洞口经过,趴在桥栏边即能看到平静的洞口和绿得发亮的水面,上面是明晃晃的石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竟然是一条穿越长江、清江流域分水岭的地下暗河,它的入口属分水岭北坡。按常理说地下水和地表水应该往北流向天坑地缝进入长江主流,但天水暗河却强盗般地袭夺应北去的龙桥地表河执拗地南行,在板桥境内汇入恩施大峡谷,成为了清江支流云龙河之源。
中法岩溶科学考察探险队的队员正进入龙桥暗河中的深潭。地下暗河比地表河复杂得多,在主河道上,除了有地下流水外,不少地段还可见到落差达数百米的地下瀑布,以及像这样平坦如镜的深潭巨湖。
摄影/万新南
多次和法国探险家在这里一起探险考察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水文地质学专家万新南教授说,他去过许多国内外风景名胜区,但是觉得恩施大峡谷实在是一块最神奇的地方,谷中深穴幽洞千奇百怪,整个风景区的地下,几乎是“百孔千疮”。英国、法国的探险家们更是赞不绝口,称这里有“天下第一流的魔幻式的洞穴世界”。
云龙河地缝:独一无二的U形断面
中法探险队寻找暗河出口时,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在板桥境内发现了一个U形地缝—云龙河地缝。地缝,现在已经是为地学界所接受的一个“喀斯特地貌”术语,是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流水沟谷,形态上表现为地壳表面的一条深切“天然岩缝”。在云龙河地缝发现之前,我国最有名的地缝是小寨地缝,位于距恩施大峡谷板桥乡二三十公里的重庆奉节县,目前该地缝已探明的长度约为14公里,其中最窄的地段为3.2公里,一度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地缝。现在,这个曾经的世界之最,可能被恩施大峡谷云龙河U形地缝改写。
云龙河地缝的地势极其险要,两边的悬崖峭壁犹如刀砍斧削,白色的岩石裸露在外,蔚为壮观。这个地缝的长度据称有20公里,其中最窄的地段为3.6公里,从地缝的高点至缝底,高差约70-米,而宽度仅有8-10米。云龙地缝上接天水暗河、下通清江,两岸有十多处大小瀑布狂泻而下。
云龙河地缝处在2.3亿-2.8亿前形成的三叠纪与二叠纪灰岩地层之上的构造向斜核部,构造裂隙极为发育,在地质演化史上,它底部的云龙河实际上曾是一条地下暗河。当时地缝两岸上部有一道宽达3.6公里的天生桥,云龙河从天生桥下穿过,后来,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岩石破碎薄弱地带长期下切、侵蚀,导致顶部天生桥的坍塌,再经过下面流水的进一步掏蚀与强烈搬运,地缝才得以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的一大奇观。
一般的地缝是下面窄,上面宽,有的是上面窄,下面宽,而像云龙河地缝这样上下宽窄基本一致,断面呈U字形的地缝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还不见类似报道。
火红的灯笼树把峡谷人家衬得分外美丽。恩施大峡谷中生活着的主要是土家族和汉族。清江两岸这片广袤的大山,被认为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和聚居区,然而这个古老民族的来龙去脉,却早已失落,至今也没有人能写出一份能得到公认的“土家族简介”。
登高远望,或在地形图中查阅,不难发现整个沐抚小镇位于以河流方向为长轴的近椭圆状的地块中心,地缝在沐抚小镇以西擦边而过。
经万新南教授考证,这近椭圆状地块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巨型天坑,地缝则是这个大天坑的总泄水口,这个天坑直径可达米,深度达1米。恩施大峡谷的形成时间估计可以追溯到0万至万年前,应与长江同龄。
整个恩施大峡谷,就这样在自然的沧桑巨手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壮丽的迷宫。
离开恩施前,我专门去清江下游拜谒了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武落钟离山。恩施大峡谷里生活着的土家人据说就是巴人后裔。站在武落钟离山顶土家人膜拜的向王庙边,我遥想着清江上游谜一样的恩施大峡谷,遥想那里纯朴善良的人们,不觉痴站了好久。
文
中国国家地理8年第12期
作者
税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