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概况
东部新区位于龙泉山东麓,跨龙泉山西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四川天府新区,北靠成都国际铁路港。地貌特征丰富,有平坝、低山、丘陵、台地等,其走向分布和格局构成融洽的自然景观。区内西北部龙泉山脉呈北东一西南走向,山体狭长,地势陡峭,岗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海拔-米。丘陵丘体多呈台阶状、龙岗状,自然形成沟谷田、槽平地、台地、坡地等类型,海拔-55。米。河流冲击平坝分布在河流沿岸,海拔-米。水系发育好,河网密度高。区域内河流分别属岷江、沱江水系,河湖水面率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河流有沱江、绛溪河、赤水河、海螺河、壮溪河、毛家河等。水库等陆地水域星罗分布,主要包括三岔水库、石盘水库、张家岩水库等。
社会经济概况
东部新区目前产业基础低端,但产业吸引力逐步增强。东部新区现状产业主要依托成资工业园以及乡镇发展,工业以食品、机电、家具的末端生产加工为主,产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年GDP总量.55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约3.38万元,低于成都市人均10.68万元和简阳市人均6.11万元的水平。近年来东部新区产业发展迅猛,吉利集团、安博物流等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未来科技城、IDC大数据中心、三岔TOD等正在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加速集聚。
人才基础不够,但人才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东部新区现状户籍人口总量54.2万人,城镇化率约25%。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仅为24.3%,远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40.1%。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学校投运、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将增强新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
空间利用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基础支撑薄弱。东部新区区域内有天府国际机场、成渝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区位优势显著。东部新区现状交通、供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支撑。
生态环境优良,但局部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东部新区山水资源丰富,西依龙泉山脉,内拥沱江水系和三岔水库、石盘水库、龙马湖等多个湖库。优质的城镇建设适宜空间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东部新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占全域面积的3.75%,主要为传统工业园区和镇区,城镇空间品质不高,规模较小。但随着吉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七中、医院等优质公共服务先后入驻新区,公服配套水平正不断提升。
农业空间利用方式相对粗放,利用效率较低,目前仍以传统的农以种植、人力耕作和种养业为主,缺乏现代化、机械化的耕作方式。
自然地理概况
东部新区位于龙泉山东麓,跨龙泉山西邻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四川天府新区,北靠成都国际铁路港。地貌特征丰富,有平坝、低山、丘陵、台地等,其走向分布和格局构成融洽的自然景观。区内西北部龙泉山脉呈北东一西南走向,山体狭长,地势陡峭,岗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海拔-米。丘陵丘体多呈台阶状、龙岗状,自然形成沟谷田、槽平地、台地、坡地等类型,海拔-55。米。河流冲击平坝分布在河流沿岸,海拔-米。水系发育好,河网密度高。区域内河流分别属岷江、沱江水系,河湖水面率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河流有沱江、绛溪河、赤水河、海螺河、壮溪河、毛家河等。水库等陆地水域星罗分布,主要包括三岔水库、石盘水库、张家岩水库等。
社会经济概况
东部新区目前产业基础低端,但产业吸引力逐步增强。东部新区现状产业主要依托成资工业园以及乡镇发展,工业以食品、机电、家具的末端生产加工为主,产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年GDP总量.55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约3.38万元,低于成都市人均10.68万元和简阳市人均6.11万元的水平。近年来东部新区产业发展迅猛,吉利集团、安博物流等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未来科技城、IDC大数据中心、三岔TOD等正在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加速集聚。
人才基础不够,但人才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东部新区现状户籍人口总量54.2万人,城镇化率约25%。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仅为24.3%,远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40.1%。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学校投运、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将增强新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
空间利用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基础支撑薄弱。东部新区区域内有天府国际机场、成渝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区位优势显著。东部新区现状交通、供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支撑。
生态环境优良,但局部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东部新区山水资源丰富,西依龙泉山脉,内拥沱江水系和三岔水库、石盘水库、龙马湖等多个湖库。优质的城镇建设适宜空间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东部新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占全域面积的3.75%,主要为传统工业园区和镇区,城镇空间品质不高,规模较小。但随着吉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七中、医院等优质公共服务先后入驻新区,公服配套水平正不断提升。
农业空间利用方式相对粗放,利用效率较低,目前仍以传统的农以种植、人力耕作和种养业为主,缺乏现代化、机械化的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