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亦或是书道,于我个人来说,我大约是偏向传统派的,但我也很欣赏前卫派的创新。前卫派的大师,基本技法其实也是相当扎实,写出的书作水平也很高,只是创作部分会更加偏向前卫风格而已,所以会有人产生「前卫派都不会写字」这样的错觉。这个是相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吧。我认识一些比较传统的人,觉得现代日本书作太像画,不好;也认识一些人,觉得日本书道走出了真正的「道」,精神内涵比中国书法更加丰富,前途也要广阔得多。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就是著名书法家杨守敬的行书,希望您能够喜欢。杨守敬一生的书法成就,张文博认为除了他的刻苦学习之外,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与他一生的交游密不可分,杨守敬的朋友圈大致可以分为湖北籍乡贤名流和著名学者、书画家及政要两大类。魏碑入行的视角是因为被明清局限了,当今时代更大的问题是对篆隶的研究。而当今魏碑的发展也堪忧,国展中的作品取法参差未有能扛大旗者,行草又蔚然成风。更不提两者结合,碑版行书倒是个好想法,可惜时代阴影太大。
民国文学家杨守敬10幅传世行书真迹欣赏:
书者介绍:
杨守敬(年6月2日-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杨守敬于书法,真、草、隶、行、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当推其行楷。其门人熊会贞称杨守敬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虽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一斑。其年谱中求书者接踵于门,目不暇接继之以夜的记录,可知其书法在当时的影响。陈上岷先生对杨守敬的传世书法更是情有独钟,熔汉铸唐,兼有分隶引楷之长,在清代末期,真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独拔艺林。
写在文末: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欢迎您在清雅阁驻足欣赏艺术,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