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面向未来重点产业和领域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
TUhjnbcbe - 2025/5/17 22:18:00

摘要: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愈加突出,从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把握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需求拉动创新理论分析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理论激励,提出面向未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预见研究框架体系和实施路径。基于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描绘,以医疗卫生和能源两个行业为例,综合考虑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国家重大战略的目标要求等,邀请领域战略专家对行业工程科技的需求方向、重点工程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和可能的产业化前景进行预见。

0引言

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技术预见研究,将预见前沿技术作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点,其研究发展经历了“始于美国—日本改进—欧洲跟进—世界各国开始加入”的历史进程[1]。二战期间,美国军方首次采用技术预测方法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随后,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将技术预见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必要工具。目前,英国、德国、日本分别开展了3次、5次、11次技术预见活动。美国兰德公司[2]、汤森路透[3]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4]分别对全球年、年和年可能产生重大创新突破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预见。俄罗斯于年开始组织“年科技发展预先项目”,并于年和年发布后续研究报告,不断完善其技术预见方法和体系[5]。技术预见也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和运用,例如,年OECD启动了国际未来研究项目(IFP);年APEC成立了技术预见中心(CIF),年底开展了“面向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技术预见项目(TFforLAC)”;年欧洲议会科学技术选择和评估委员会(STOA)开展了对未来20~50年的科学和技术预见工作[6]。

中国的技术预见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年后形成系统性的技术预见研究[7]。国家层面的技术预见活动最早由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带头开展,科技部于年启动技术预见工作,目前已开展六次。年,中国科学院开展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并于年发布了《创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描绘了年中国在能源、人口健康、空间与海洋等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工程院于年启动“面向年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目前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技术预见活动。上海、广东、武汉、天津、山东、新疆、云南、湖北、江西和贵州等地区也先后发布了各自的技术预见报告。这些技术预见实践逐步形成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的技术预见研究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提速,世界各国已经进入创新竞技的新阶段。工程科技是连接科学发明、技术发明、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何科学、有效地遴选未来工程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对于优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分析工程科技发展方向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从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愿景的角度,提出面向未来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分析框架和实施路径,并以医疗和能源两个行业为例,邀请战略科学家基于年两个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开展需求侧的工程科技预见。

1文献综述

技术预见是一种通用的技术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跨国公司或特定产业技术计划制定。根据国际通行定义,技术预见是指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有步骤的探索过程,目的在于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8]。技术预见活动经历了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逐渐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涉及主体从企业、政府到科研机构等不断扩散。从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向未来重点产业和领域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