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大城细管
——潍坊创新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实践样板
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指示精神,巩固深化国家住建部开展的“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创新力,提升民生服务力,站在更高站位和更新维度改进提升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统一组织,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具体牵头,广泛动员全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同步联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行动,创新打造了“党旗红”引领“城管蓝”“1+1+9”为民服务品牌体系,深入开展党建+“城管进社区”结对共建、“城管开放日”等系列活动,让城市管理不断向基层社区延伸,有力促进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形成了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大城细管”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共同缔造新格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金凤摄
深化党建统领
让城市管理实现了四级联动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层网格,城市管理问题源头多数来自于社区。这就意味着,以往单纯靠城管执法力量去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模式亟需改变,必须要让城市管理深入到基层社区当中,要动员社区全员参与城市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而要想让城市管理深入基层社区,就必须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
为此,我市城市管理系统以“党建+”模式,扎实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落实,创新打造了“党旗红”引领“城管蓝”为民服务品牌,形成一个创建内涵、一个实施意见、九个分项方案的“1+1+9”品牌创建体系,构建了“一支部一特色、一大队一品牌”的党建工作机制,采取党建+“城管进社区”服务联系点方式,由各大队党支部协同各区执法力量与各辖区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共管共治,共同创新打造“城管进社区”为民服务新样板,帮助城市管理真正打通四级链条。
市城管执法支队支队长李霄柏介绍,在实践过程中,市城管执法支队深化党建统领,构建起了“四个层级”组织形式。由一名支队党总支委员包靠一个大队(支部);一个大队(支部)督导包靠一个辖区;各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一名党员骨干对接辖区内一个或多个社区作为“城管进社区”服务联系点。按照“支队党员骨干+各区执法队员”的模式,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城管执法力量下沉社区,实现中心城区个社区党建+“城管进社区”服务联系点全覆盖,推动了党建+“城管进社区”工作走深走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金凤摄
在此基础上,我市城市管理初步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四力并举。对于每个社区网格中的市容秩序管控问题,采用下发不文明行为告知单、巡查通报、综合整治、“智慧平台+社区网格员+随手拍”的综合方式,有力推进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共管共治氛围,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城管问题源头治理能力、居民文明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进一步拉近了城管与市民群众距离,“党旗红”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起来。
完善顶层设计
构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机制
如何让“党旗红”真正扎根基层一线,让城市管理打通四级链条?这还需要有效的体系机制来做保障。理顺管理体系和机制,才能真正构建起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新格局。
年,潍坊市城管委印发《潍坊市“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和《潍坊市巩固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将城市管理涉及的违法建设、市容秩序、垃圾分类等工作内容融入社区治理,为“城市管理进社区”提供有效政策支撑,引导各单位积极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实践探索。
我市的“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由市城管执法支队牵头组织,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同步联动,坚持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城管“进社区”“开放日”活动,通过宣传展示、投诉接访、建议受理、业务咨询、法律服务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城市管理与社区群众交流互动,服务内容由城管执法扩大延伸到节水用水、垃圾分类、燃气安全等城市管理多个领域。
在此过程中,市城管执法支队通过制定出台《党建+“城管进社区”结对共建服务规范》,建立了城管进社区《服务日志》《问题处办单》等工作制度,在社区悬挂《党建+“城管进社区”结对共建服务联系牌》,签订《服务联系卡》,倡导推广“一社区、一站、一队员”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城管力量下沉社区、联系社区、服务社区,力争在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城管执法室(站)”或办事窗口,打造了城管进社区示范样板。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春晖摄
李霄柏介绍,目前市城管执法支队直属的6个大队,在分别包靠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高新区、经济区城管执法基础上,还积极协调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形成了以社区治理推动城市管理,以城市管理丰富社区治理,着力构建起市、区、街、居(社区)联络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建立完善投诉建议收集机制和问题解决反馈机制,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共管共治水平,不断提升了社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2月份,市城管执法支队又组织开展了“城管服务进社区面对面大对接大走访”活动,通过变被动受理投诉为主动服务前置,着力推进解决社区城市管理问题和群众身边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管理转身实现服务落地
城市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管理城市,而非为城市管理人民。为此,市城管执法支队以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导向,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在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好“六个一”,努力推进解决“三五七”,用城管执法人员的“努力指数、付出指数”换取市民群众“满意指数、称赞指数”。
这其中,“六个一”是服务手段,具体为用好一张结对共建联系卡加强沟通;做好群众投诉建议一问一答畅通诉求渠道;召开一次社区市容管理座谈会集思广益;进行一次社区市容管控现场查看了解问题;进一次群众家门访民问暖征询建议;进行一次问题解决集中反馈,建立有效的问题解决反馈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五七”则是服务内容。具体为推进解决城市管理中传统的修鞋、修车、修锁配钥匙等“小三修”便民摊点问题,“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问题和“乱搭建、乱圈占、乱摆摊、乱堆放、乱贴画、乱扯挂、乱排放”等市容秩序“七乱”问题。
为进一步拓展延伸“城管进社区”服务触角和服务视角,正确处理城市繁荣与市容之间的关系,市城管执法支队把目光转向城市管理领域中最需要关心和帮扶的人群,不断为他们做雪中送炭的事,提升城市温度。
年,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部署,市城管执法支队对原来社区当中零散的“修鞋、修车、修锁配钥匙”等小修摊点,按照“统筹布点、总量控制、利民便民、规范管理”的原则和统一电子编号、划线定位、配备遮阳棚或遮阳伞、配备作业服装、配备分类垃圾桶、配备防污地垫、配备休息坐凳的“七统一”标准进行了规范提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金凤摄
经过调查摸底和试点推行,在城区打造了处“小蓝棚”小修便民服务点,并配套研发了“小修”便民服务点电子地图,和其他的便民摊点群市场一样纳入智慧城管系统,让市民群众只需“扫码”就能快速查询“小修”摊点、便民市场位置,让这些零散的小修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让这些小修摆摊人员能放心、有信心经营,把城市管理的难点,变成了为民服务的亮点。
这一个个“小蓝棚”看起来不起眼,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潍坊的城市管理工作更赋能、更普惠,更暖心。管理转身与服务落地,展现的是民生情怀,体现的是城市温度,增加的是行业归属感和从业幸福感,显现的是用心用情的政府为民形象。
打造实践样板
厚植民生情怀创建服务品牌
情怀当厚植,服务贵坚持。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通过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构建形成市、区、街、居(社区)四级链条、四级联动,在深入推进共管共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主动探索,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用城市管理“进”的“小切口”,促进了民生服务“质”的“大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已动员组织多人参与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多份,收到意见建议多条,现场答复或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余件,城市管理领域广大市民身边一大堆“急难盼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进一步深化。
“城市管理进社区”深度融合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畅通了市、区、街、居(社区)四级联络沟通机制,拓展了社区治理内涵,形成了城市管理合力,更加有效地搭建起了城管部门与社区群众沟通桥梁,城管部门与市民群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营造了相互理解支持、理性和谐的社会氛围。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社区居民文明意识、城管问题源头治理能力和群众社会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升,树立了潍坊“城管先锋”良好形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春晖摄
在“党旗红”坚强引领下,一抹抹“城管蓝”已经融汇成大街小巷亮丽的风景线、市容秩序的保障线、情系民生的服务线、社区群众的感情线、共建共治的连心线,构建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新格局,打造共管共治共建共享为民服务新样板,创造了新时期城管执法战线上的“枫桥经验”。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潍坊市城市管理系统还将不断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增强为民服务理念,强化为民服务担当,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创造更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新成果,在大力推进智慧城管进社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大城细管”的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共同缔造新格局中,不断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贡献力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春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