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固定资产发挥着举足
TUhjnbcbe - 2025/7/26 18:34:00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执法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分类不标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1)管理职责不明确。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缺乏专职人员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不准确、不规范,固定资产的信息核实和入账等工作没有专人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导致管理人员出现松弛、大意的情况,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固定资产的信息不真实,账单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不真实、不规范的情况,这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由于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入账、清点等工作,导致其在入账、报销等环节出现问题,甚至固定资产已购入并投入使用多年但未进行入账而导致的账实不符现象。

(3)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流于形式。定期盘点能摸清单位资产家底,掌握资产使用状况,提高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率。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工作,同时其相关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流于形式的情况,甚至出现部分单位盘点表纸上完成,并未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审查。

(4)报废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很多固定资产,比如沙发等,还未到报废年限就已经损坏,因年限未到不能直接报废,已损坏的资产只能被搁置,不仅侵占了公共资源,埋下了安全隐患,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管理报废资产时,缺乏责任落实的相关细则,导致进行报废资产收缴中数量与类目对应不上,同时对于报废资产的管理落实不到位,出现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情况。

2.固定资产分类不标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能按照固定资产类型进行划分,导致其固定资产核算和入账时,资料不齐全,分类不明确,核算不准确,增加了工作量,甚至出现漏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数据不清的情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了解大类的固定资产类型,但不清楚具体固定资产数量、单价和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给后期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入账核算等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科目只设了两级,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要求设置更精细的科目核算。

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未能实现会计电算化,有的采用的还是手工记录方式,不仅保存时间较短,同时增加了后期固定资产清点、入账信息审核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在资产管理软件使用上,软件设施更新滞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出现了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不畅。监管部门和资产维护维修过程中存在信息脱节的情况,导致相关工作效率低下。

4.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出现了管理层重视不足、责任意识缺乏,细则不明确、可执行性差的问题,使监管工作流于表面,固定资产核查审核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管理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属性不了解,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部分管理人员还是兼职人员,导致其素质不高、岗位责任心不强,出现漏账甚至无人记录等情况。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

(1)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制度。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流程,构建责任制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比如,需要使用相关资产前,先网上申报,审核通过后,做好固定资产使用登记,使用后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查,保持使用日期、时间、人员、目的等相关信息。构建责任制管理模式是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制度的基本保障,明确使用部门、人员的责权分配,做好专人管理,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审核、入账等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审核流程,确保其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2)完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依据不同分类的固定资产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盘点流程和制度以加强管理。比如房屋建筑物,这一类固定资产体积较大,稳定性较强,定期盘点时间间隔应较长;陈列品、图书文物等固定资产,根据其使用率和重要程度采用有针对性的盘点频率。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不仅要在分类上体现盘点的针对性,同时要在其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上体现。

(3)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要加强固定资产维护、维修管理,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避免出现未到报废年限则已损坏的情况。针对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实施专人管理,清点报废资产的数量、类目,并做好登记,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采用集中处置管理,使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提升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使用频率不同、重要性程度不同,可以在六大类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化的划分,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分类入账,入账数量计算要准确,确保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先按照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分类,设立多个级别,采用精细化的科目核算,对相应类别下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登记,并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责任分工管理。

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对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应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管理,再将相应的编号录入信息化管理软件,以便后期核查和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使单位管理层更快地了解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将固定资产的基础信息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应进行动态化管理,录入资产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目的等信息,以便更方便地调出相应固定资产实时信息,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数据,为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数据参考。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能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加强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以便管理监察部门和维修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固定资产情况,及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审核,有助于延长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目的。

4.强化监管力度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力度,应建立健全监管考评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和考核机制,为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将资产管理质量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具有科学性。

5.提升固定资产管理

人员素质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外,可以将专业技能、素养纳入招聘考核的标准,为行政事业单位选聘素质更高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内,通过邀请资产管理专家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采用绩效激励等方式激发管理人员责任心,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结语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实施管理责任制,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固定资产发挥着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