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日
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推出系列报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旨在用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
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
宜昌市农科院科技帮扶
宜都市梁山村村民实现梦想
的故事成为了开篇
以下是详细内容▼
导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定地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在为我们的小康梦想而努力着。从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用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宜昌宜都市的梁山村,听听这里的村民关于梦想的故事。
宜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的邓昌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他没有外出打工,在家种起了当归。这几天当归出现了死苗现象,这让邓昌武很着急。梁山村的村民种玉米、红薯是好手,可这两样作物一年一亩也挣不到一千块。为此,村里请来宜昌市农科院的专家把脉,发现海拔米的梁山村适合种药材,于是村里与湖北众赢药材专业合作社、宜昌市农科院签订协议,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农科院提供技术,农户提供土地进行种植,三方合力发展中药材。邓昌武遇到难题,第一时间也是想到找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帮忙。宜昌市农科院农艺师李云飞:“用石灰水消个*再来种,1斤的石灰兑斤的水,就按这个比例来。”李云飞的指点,让邓昌武知道该怎么办。而对梁山村来说,找到种植药材这条路,选准了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是给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人,打开了一道致富的门。宜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支部书记张爱民:“种植药材,投入大概一亩-元,收入基本上在元左右,比传统种植附加值高1倍以上。”
去年开始种药材时还心有疑虑的村民冯长权,今年又打算尝试一点新东西。宜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村民冯长权:“我前年种的玉米,大概收了有1-1元钱。去年我种当归就收了有5千多元钱,今年就改种了苍术。”如今,“胆子”变大的村民越来越多,当归、白芷、苍术、柴胡,梁山村土地上的中药材品种越来越多。从吃饱肚子到过好日子,已经整村脱贫的梁山村有了新的规划。他们打算成立小型中药材加工厂,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宜昌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村*支部书记张爱民:“我们将会把这个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我们就想要做好服务,为了让老百姓增收。”
来源:湖北新闻
编辑:曹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