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宜都市三项机制创
TUhjnbcbe - 2020/12/8 3:24:00

宜都市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要求,以*建引领为纲,聚力“组织形式、共治机制、下沉模式”三项机制创新,最大程度激活基层治理正能量。

创新组织形式,加强*的领导

紧跟基层治理新形势、新变化,着力创新*的组织形式服务发展大局,市委书记领衔98家市直单位*组织组建陆城街道“大工委”,10名市委常委分别担任10个城市社区“大*委”第一书记,召开联席会议11场、认领任务清单项、解决问题件,65个网格支部覆盖个城市社区网格,32个“家+红色驿站”在个小区实体运行,个*小组“入驻”个楼栋,“街社区楼”四级*的组织实现纵深覆盖,*的领导力全面彰显。锦江社区厚德苑小区现有住户户,以“网格支部+居民小组+网格员+志愿服务+驻格警务”五合一的“家+红色驿站”成立后,辖区多名*员带头,服务群众“零距离”,将曾经的“问题小区”打造成“示范小区”、“扯皮物业”转变成“红色物业”。

创新共治机制,夯实基层基础

充分把握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省“三治融合”唯一试点县市机遇期,坚持*建引领,创新“自治、德治、法治”方法路径,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抓自治强活力,枝城镇龙王台村等4个村实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百分制考核、家庭文明诚信档案试点探索,经验被《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抓法治强保障,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挂牌服务,每村(社区)配备1名法治主任到岗服务,7名专职调解员和50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联合专业调解委员会”,推动形成“1+N”多元协调共治模式,实现“专业的问题专家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判”。抓德治扬正气,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和46个试点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四季文化节”“五美之星”评选、建设“六个半小时志愿服务圈”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在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

创新下沉模式,激活服务动能

进一步拓展深化*员干部下沉一线经验,让*员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经得考”,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考核”。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到城区10个社区报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98份。名在职*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认领法律法规咨询、邻里纠纷化解等6类职责任务,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报到单位和*员个人工作情况分别纳入年度*建述职评议、支部主题*日报告范围,服务质效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确保工作实效,严格结果运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市卫生健康局所属各基层*组织名*员干部职工“闻哨而动”迅速集结,第一时间站到“社区、群众”身边,将“小区环境整治、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共建”等多条“群众所盼”写入《共驻共建协议》,解决帮扶、改造资金6万余元,合同化推进承诺项目落地落细,赢得社区群众认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宜都市三项机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