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三峡来,心如浪花开,捧出秭归的金桔,放飞清江的竹排……”9月1日傍晚,夕阳西下,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老*家山片新建的移民文化广场上,准时响起舞曲《我从三峡来》。伴着舞曲,前来活动的村民们或聚集在文化墙前,欣赏一幅幅满是乡情的彩绘,或结队跳起广场舞。广场尽头是供群众纳凉的凉亭,还有儿童游乐区,柔软的草坪上面,安置着各种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在里面尽情戏耍……
“21年过去了,最难忘的是乡愁,几个老姐妹对‘三峡文化墙’是百看不厌,尤其喜欢这个‘三峡情’石刻。”61岁的杜远强和另外5户一起住在村移民安置点,年为支持修建三峡水库,他们6户从秭归屈原镇搬迁到“合村并组”前的*家山村。
“老吴家岗片建了文化礼堂,老*家山片如今也有了移民广场,老百姓的心里舒坦又亮堂。”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仁斌介绍,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此前村里修建的文化礼堂、法治长廊等公益设施都集中在老吴家岗片,老*家山片配套设施略少。而全村位移民,大部分安置在老*家山片。解决移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尤为迫切。
年,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移民股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解决困难,积极协调安排清江流域帮扶解困项目资金40万元,启动建设了近平方米的“三峡情”移民文化广场。因受疫情、汛情等影响,今年8月初才竣工投入使用,但不影响村民们对它的喜爱,一投入使用,就成了村民们争相前往的“精神乐园”。
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文凯通讯员劲松
编发:罗雪珊
出品:农村新报全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