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秦人汇第19期读书会推荐书目水经注
TUhjnbcbe - 2021/4/23 23:32:00

秦人汇读书会—旨在推荐好书,共同学习进步。

本期推荐书目:《水经注》

推荐人:樊云涛

推荐理由:接触到水经注应该是初中,从中了解到许多城郭、风土人情、特产等等山水风情。第一次对大美河山有了清晰的认知,曾经幻想着有一天,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做一个祖国优秀的建设者。

推荐人简介:樊云涛,资深验光师,热心公益,秦人汇会员。

推荐人感言:经历过无数的雨雪风霜山一程,水一程,山水兼程,不变的是初心,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力所能及的支持公益,偶尔做做义工,救助流浪动物,总之生而为人,让我们一起善良!

《水经注》简介

《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倍于《唐六典》之数。

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一些*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座,古都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0处。在这些城市中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罗奈城、巴连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国城等,林邑国的*事要地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等都有详细记载。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就记有座左右,津渡也近处。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雄*、硫*、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矿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兵要地理方面,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次,许多战役都生动说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余处,各种陵墓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如此丰富的内容,其价值自不待言。这里仅就历史地理方面来说,就有取之不尽的功效,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经清代学者考证,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就力之所及,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和他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所注,对《水经》中的记载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可以得到考证。单以兵要地理资料一项而言,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次,许多战例都生动地说明了熟谙地理,利用地形,争夺桥梁、险道、仓储的重要性。《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郦道元

郦道元(或—),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依仆射李平故事。梁*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与《三国志注》裴松之写,《世说新语注》刘孝标写,《文选注》李善写。并称“四大名注”

书中经典摘录:

1.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见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奋:飞,此为泉源向上飞腾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趵(bāo抱)突泉的泉源向上飞腾,涌出永面的水柱落下来又往周围散去,圆圆的波痕形若车轮。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刘鹗《老残游记》描述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当地计有名泉七十二个,而趵突泉名列其首。泉在济南市西门桥南,泉水自地下岩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是济南一大景观。~是对趵突泉泉水上腾的情形所作的最早而又形象的描述,即使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读之也宛然若见。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渔歌。巴东:郡名,今四川省东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进两句大意是:巴东三蛱数巫峡最长,山中林间,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声音凄厉,催人泪下沾裳。猿鸣声凄厉,三峡两岸高山连绵,空谷回音,更令人心惊。生活颠沛、羁旅行役之人听到这种声音,自然更触景伤怀,愁绪倍增。至于心情舒畅的人经过这里,是不会舟意的。像杜甫在蜀中听说唐*收复蓟北,大败安史叛*后,欣喜若狂,设想自己回乡的情景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哪会闻猿声而泪下?可见~是情景交融之笔,字面上写景写猿,而羁旅之愁苦自在其中。此条以动静结合、声情并用的表现手法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意境雄浑悲凉,成为久传不朽的名句。

3.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巫峡》。午:中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几句大意是: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掩蔽了太阳,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时分,是看不见日光和月光的。几句描写三峡两岸群山的密集和高峻,虽然用了夸张笔法,却使人感到极为真实。

4.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

见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仞:古时以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烟褰(qiān千):云烟卷起,指烟消云散。褰:把衣服提起来。雨霁:(jì季):雨过天晴。这几句大意是:(山峰)高的可达千丈,多呈奇异的形状和态势,倘若不是云烟消散、雨过天睛。就辨认不出这远山来。是袁山松在《宜都山川记》中关于长江三峡南岸山峰的描写:“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里,莫识其名。~。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三峡两岸,悬崖险绝,壁立千仞,而且时常云雨弥漫,隐天蔽日,倘若不是登在山峰高处,又值晴朗天气,是很难看清峡岸山峰的全貌的。袁山松所以有如此生动的描写,是他往返三峡十多次并亲自登临江北高山,才得以看清南岸远峰的景象。这生动地说明了没有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单靠凭空臆想,绝然写不出真实生动的山水游记来。

5.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

北朝·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注引盛弘之语。风泉:风吹泉瀑的声音。目不周玩:眼睛看不完所有的山景。情不给赏:感情也来不及尽情欣赏。给(jǐ纪),充足。这几句大意是:风吹泉瀑的声音在青葱的密林下传响,悬崖上发出的猿啸声从白云深处传来,游人们常常好像眼睛看不完所有的美景,感情也来不及尽情欣赏。这几句充满了林泉野趣,可供描写山间景色,抒写心旷神怡之感。

图文均摘录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此处仅作公益分享。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人汇第19期读书会推荐书目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