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5日),《湖北日报》刊发文章《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把黑色的煤变成无色的液氨》聚焦宜都化工企业节能技术升级改造。
9月22日,宜都天色阴沉,大雨从早上开始不停地下,到下午3点才暂歇。
在兴发集团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内,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工地,不等雨滴完全收住,工人们便匆匆走向岗位。
▲宜昌星兴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工地,正在加紧施工。
“今年先是受疫情影响,然后雨季又特别长。虽然项目是3月份宜都最早复工的项目之一。为保证项目年底投产,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赶工期。”星兴蓝天公司总经理李绪说。
据介绍,星兴蓝天这个项目总投资近24亿元,占地亩,该装置可年产40万吨合成氨。
眼下,现场最多的工作是焊接各种管道,总计超过10万米。记者在工地看到,很多地方打着蓝色或红色的防雨布,焊接工们就在防雨布下焊接管道,蓝色的焊光一闪一闪,将工人的身影映在雨布上。
▲焊接工们在红色的防雨布下焊接管道。
“下雨时,户外是不能进行焊接作业的。现在雨停了,因此我们抓紧焊接一些非高压的次要管道,并做好了防护,搭防雨布是为防止突然下雨打湿焊缝。”项目设备安装负责人杨茂祥表示,焊接完成后会进行全面探伤检查,既要赶进度,又要讲安全、重质量。
而在室内,管道焊接工作更是一刻不停,电焊、氩弧焊的光芒此起彼伏。合成气压缩车间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焊接工作已完成七成以上。
▲合成气压缩车间内正在施工。
这个项目进展至此,凝聚了多方共同努力。厂区内的氨合成塔,钢铁制成,高达26米,重达吨,从山西的生产厂家出发,要通过公路跨越三省才能到宜都。
▲8月24日下午,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最后一台大型设备氨合成塔由山西太原安全运抵兴发集团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
由于运载车过于庞大,每天只能走8公里,依靠三省高速、路*、交警、运输等多部门协力,克服疫情影响,用天走完了多公里,8月24日到达宜都。现在,这个巨无霸已经屹立在厂区内。
这个项目,也是宜昌市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李绪告诉记者,煤是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以前,周边有很多小合成氨生产厂家,工艺落后,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后来逐步被关停。
而正在建设的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引进行业最先进水煤浆气化工艺技术,项目核心技术等温变换技术、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技术、低压氨合成技术。黑色的煤被转化成气体参与化学反应,变成无色的液氨,一点不浪费。
新技术、新工艺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清洁,自动化程度更高。污水处理站、硫回收、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措施更是一个不少。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后,其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25%。
“以往,兴发集团生产化肥所用的合成氨大多从枝江运来,距宜都多公里,运输成本巨大。项目投产后,将大幅降低综合成本,还完善了集团肥料产业链,一举多得。”兴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杰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
刘传东
审核
章黎刘瑞
监制
陈登良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