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
这一动一静
铺陈出了稻田中
最美、最灵动的画卷
而这也正是“虾稻共作”
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今天,三峡日报刊发《“稻虾共作”叩开致富门》,报道陆城街道办事处尾笔村发展稻虾养殖,加强农旅结合,将农业生产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原文如下
翻土、引水、投肥……在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尾笔村老女桥稻虾生态种养基地,呈现一片忙碌景象,前来收购龙虾的客商、钓虾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该村年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尾笔村老女桥生态种养殖合作社,盘活闲置稻田,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双赢,让荒田变“聚宝盆”。
“稻虾基地流转户农田,共余亩,租金每年元每亩。”村*委书记*攀虹说,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合作社还聘请周边村民在此务工,又增加了收益”。
经过三年的培育,如今稻虾基地已初具规模,进入收获期。“今年,合作社龙虾亩产量达到了斤左右,仅依靠成虾销售,一亩地年收入可以达到元以上。”合作社负责人陈希凤说。
“我们将以稻虾生态种养为契机,加强农旅结合,将农业生产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攀虹说。
图文
三峡日报吴瀚王博程国毅
编辑
曹婷
审核
章黎陈昱池
监制
陈登良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