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由此可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进一步推动安吉游戏的深入开展,提升教师观察幼儿、支持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成长和发展,7月14日上午,宜都市幼儿园开展了安吉游戏案例分享活动。
分享再现游戏
小二班:《滚动的快乐》
在滚筒游戏中,教师从一开始的不放心,到现在慢慢的真放手,孩子从开始的胆怯,到现在的机智勇敢,在滚筒游戏中孩子们更加勇敢、坚强。在游戏中创设出N+1种玩法,畅玩出属于滚筒的奇妙乐趣。小十班:
《钻钻爬爬过家家》
钻爬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钻爬能力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实用的一种身体技能。孩子们在钻爬游戏中钻、爬、推、拉,使尽浑身解数,并进行角色扮演玩过家家的游戏,不仅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还解锁了钻爬游戏的花式玩法。小四班:
《“对称”的世界》
安吉积木区里,小朋友们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对称”主题的建构游戏。小班幼儿自己搭建、创造出“对称”的世界,小朋友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可千万别小瞧了他们!中八班:《以爱前行,不畏艰辛》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孩子们从搭建到终极挑战,从害怕到不断尝试,鼓励加油声让他们一次次尝试,不畏艰难,感受成功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在游戏中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与满足。
小八班:
《从游戏走向学习》
在室内建构游戏中,张琪老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相关要求,从建构游戏中发现和分析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进步。在安吉游戏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在想说、会说、爱说、敢说的环境里不断收获和成长。
小六班:
《“搭”出新花样》
孩子们从自由搭建到合作游戏,用积木搭建生活中的场景,为幼儿整合和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提供了理想的表征手段。积木块就这样开始了探索之旅!小一班:
《百变积木,创意搭建》
建构区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区域,每个孩子都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通过自主拼搭、建构、摆弄,不仅塑造造型的能力得以锻炼,而且发展了空间知觉。在小一班孩子的世界里,搭建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孩子们在搭建游戏中表现出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小五班:《小梯子,大玩法》
孩子在综合区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积极主动游戏。在游戏中,不断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享受游戏的乐趣与喜悦。小七班:
《小小建筑师》
在建构游戏中,小班孩子们最初多以独立游戏为主,在一个月的游戏周期之后,孩子们最喜欢的跷跷板也发生了变化,跷跷板的搭建变化,记录着小七班孩子们在安吉积木区的成长轨迹,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中四班:《我们的“哇”时刻》
在安吉游戏滚筒区,孩子们的探索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争议、有困惑、有停滞,但更多的是探索、合作与坚持。在这不断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游戏发展的循环过程中,再一次验证了:孩子是主动学习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样也是!中七班:《有趣的搭建》
在有趣的搭建游戏中,孩子们经验的累积和变化,搭建的方式方法也在对话和作品中逐步的生成和获得了。孩子们在整个搭建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不断创造。这样一些学习品质也在孩子们的游戏,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获得了质的飞跃。最后主持人景楠青老师和尤信璐老师对此次案例评比活动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老师们案例撰写的用心和进步,并为老师们颁发奖状!
本次游戏案例分享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更是一次检验自身专业素养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希望借此活动,教师们的游戏精神能不断发展,游戏理念愈加专业化,让游戏精神更贴近儿童心灵,让游戏点亮幼儿的幸福童年!图文:李芳瑶
编辑:李小庆
初审:袁莉
终审:许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