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丨宜都市谭芳家庭
TUhjnbcbe - 2022/5/2 18:46:0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榜样是美德传承的起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宜昌新女性将持续推出“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专栏,带我们走进身边的典型,讲述身边的故事,带动广大家庭弘扬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今天一起走进-年度宜昌市文明家庭宜都市谭芳家庭

来感受她们一家人的优良家风

??????

谭芳

她在最美年华时家遭不幸,义无反顾扛起家庭重担。8年来,她不离不弃,精心照料高位瘫痪丈夫,贴心孝敬年迈双亲,温心抚育一双女儿,更是坚定信心、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小康路。她,就是宜都市松木坪镇金岗岭村村民谭芳。

天降横祸

丈夫终身成瘫痪

年冬,24岁的谭芳与*万林结为伉俪,婚后俩人恩爱和睦,生育两个聪明漂亮可爱的女儿,丈夫精明能干,妻子勤俭持家,日子幸福美满。

也许是苍天无眼,不幸悄悄降临到这个幸福家庭。年3月的一天,在广东普宁跑运输的丈夫*万林遭遇意外,从大货车不慎坠落,颈椎骨折压迫神经导致高位瘫痪,要坐一辈子的轮椅,还要筹措高额的医疗费。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医生曾与谭芳谈话提到治愈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有可能会人财两空。医生的话就像晴天霹雳回响在谭芳的耳旁,但谭芳仍坚持“再困难也要救!救人要紧!”

丈夫*万林苏醒后,谭芳对丈夫说的第一句话:“以前你赚钱养家,以后这个家由我来守护!”在医院住院96天没日没夜的照顾,丈夫渐渐苏醒,可他无法面对高位瘫痪的事实,摔东西、发脾气,甚至不吃不喝,谭芳耐心地开导、细心地安慰、精心的照顾,这才慢慢让丈夫改变了心态,配合治疗。

住院抢救治疗96天,治疗费用已超过26万元,巨额的医药费已经快压得谭芳喘不过气来。丈夫的伤病带给这个家庭的艰辛是明显的,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向亲友借了约10万元的债务。丈夫*万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终身高位瘫痪。再也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谭芳,只好选择带丈夫回家调养。

床上躺着终身高位瘫痪的丈夫,怀里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家里家外所有大小事都落到谭芳一个人肩上。面对困境,谭芳没选择逃避,而是毅然选择了坚守。“我要表现得很坚强,想哭也只能找个无人的角落。”想到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女儿、年迈的双亲,谭芳咬了咬牙坚持着。“无论如何我不能丢下他和孩子,我要为丈夫、为孩子撑起这个家!”当时的谭芳就是这样想的。

不离不弃

柔肩支撑贫困家

8年来,丈夫住院多天,谭芳就陪伴服侍了多天;大大小小的康复训练做了多次,她就搬进搬出多次,身材娇小的她现在轻松地就能抱起来斤的丈夫,还学会了简单护理。为丈夫洗脸擦身、洗衣换被,一日三餐她一勺勺地喂;风里雨里,起早贪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就这样,她一个人默默承受了8年。

“谭芳真不容易,那么多年得受多少苦多少罪,我都没见过她买过啥新衣裳!”邻居一位老大娘含着眼泪说。

靠着家里一点微薄的收入,谭芳要为丈夫看病买药,还要逐年偿还债务,同时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读书。尽管当地镇村把谭芳家庭列为特困户、低保户,给予关心照顾,但对于谭芳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丈夫吃药、家庭开支、女儿上学,还要偿还借款,又不能外出打工,钱从哪里来?谭芳愁得日夜睡不着觉。

她最初去了附近服装加工店帮人做衣服,可挣的钱还不够丈夫吃药。为了补贴家用,她种田养猪,起早贪黑,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分用。

“唯有发奋读书,才是最好出路。”家庭的不幸让大女儿*丽宏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加努力。谭芳克服困难用温暖的心抚养着两个女儿,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大女儿*丽宏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年被评为“宜都市新时代好少年”,年考上了宜都一中。小女儿同样优秀,常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谭芳家没有贵重物品,最耀耀生辉的地方是那面贴满奖状的墙壁,那是两个女儿杰出表现的最好证明。

在谭芳心里,有两个最大的愿望:第一,医院给丈夫做权威检查和治疗,让丈夫身体能恢复健康;第二,希望女儿能够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好大学告别山区农村,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如果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不了,谭芳说:“我就是背丈夫一辈子,再苦再累我也认了。”

芳心绽放

脱贫致富奔小康

年,谭芳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照料丈夫和孝老爱亲的事迹、勤劳向上的精神感动了精准扶贫帮扶人宜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春燕,她多次为谭芳发展脱贫产业出谋划策。年,谭芳开始尝试养了只鸡、2头猪,年底算帐收入增加了几千元,给谭芳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一开始听说养殖中蜂不用出远门、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我就决定干。”年,谭芳又在帮扶人施春燕局长的鼓励下发展中蜂养殖,为了学技术她不怕吃苦,最炎热的夏天每天骑车往返金岗岭、江家湾两地。一段时间学习后,谭芳贷款5万元购置50箱中蜂,开启了她的“甜蜜”事业之旅。当年便摇取来斤蜂蜜,收益近万元。尝到养蜂的甜头,谭芳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而这份“甜蜜”事业也伴有几分“苦涩”。谭芳每天窝在地里与中蜂为伍,挨蛰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一满箱的中蜂一拥而起,钻进她衣服里,留下了几十个针眼,她眼泪夺目而出,仍强忍疼痛坚持继续收蜂。

“爱学习,一点就通,还不怕吃苦”,同行这样评价她。年,谭芳开始尝试自己培育蜂王胎,10个只成功3个。她不气馁,反复实践,成功率达到了90%。经过两年发展,谭芳偿还了5万元贷款,除去日常开销,赚下了80余箱中蜂,成功脱贫。

“蜂群中总有一只引路蜂,帮助同伴找到花蜜,我愿做脱贫路上的引路蜂。”看到同样贫困的同村村民孔祥林,谭芳决定帮他,卖了2箱中蜂给他,免费送“售后服务”,每隔几天她就会去他家了解中蜂生长的情况,毫无保留的传授养蜂技巧。

年,孔祥林已从最初的2箱发展到40箱,年收入增加了2.5万元。如今,谭芳带动周边10余户发展中蜂养殖,蜂群近箱,年收益约7万元。同时谭芳近两年注重发展家庭养殖业,每年养土鸡30多只、牲猪10头、还养了1头母猪和10只家兔,每年家庭收入超10万元。

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从欠帐十万的贫穷落后到如今致富奔小康,谭芳走在了奔向幸福的路上,生活甜美富足安康,美好生活就像花儿一样在自家庭院每个角落绽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蜂蜜如是,人生亦是

她的事迹在宜昌市级媒体多次报道,先后被评为“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宜昌楷模”,她的家庭被表彰为-年度宜昌市“文明家庭”。从此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荣誉是大家给的,脱贫是大家帮的,我要多做公益多做好事,回馈社会”。

近两年疫情期间,也正是中蜂春繁时期,她主动报名积极参与村里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家里忙完了就在村里的交通卡口值守,不畏严寒、不惧病*。她的志愿服务一直没有停止,清扫公路、垃圾分类、产业培训,处处可见她的身影。

谭芳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不幸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脱贫致富通过养蜂和庭院养殖过上了甜蜜的小康生活谭芳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事迹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讲好家庭故事

传承优良家风

这些文明家庭就出自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凝聚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每个人文明之城大爱宜昌

来源丨文明宜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丨宜都市谭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