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isimpossibletoawillingheart
基本情况
考研信息
初试:*治74,英语72,西综()
总分:
初试排名:1
复试排名:1
录取专业:上海交通医院骨外科(脊柱外方向)学术型研究生
本科信息
本科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
专业排名:/
英语水平:四级,六级
科研经历:无
竞赛经历:无
写在前面
想必大家看了前面的信息也感受到了“反转”,大家应该对我的备考过程比较感兴趣。在备考期间我从网盘的经验贴中汲取到很多营养,所以现在我希望能给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各位,尤其是本科成绩不理想和想要跨专业考的弟弟妹妹们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切不可盲目照搬,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食用。
1.院校选择:
考研是场信息战,这不是一句废话。从开始准备初试到复试尘埃落定,你需要自己去打探尽可能多的信息。可能是我对上海比较熟悉的缘故,大概是从大三开始吧,我的院校清单里就只剩下复旦和交大了。最后考虑到交大招生体量更大,对双非和跨考没有明显歧视,所以选择了交大。
2.专硕or学硕:
其实我一开始是倾向于考复旦的专硕的(交大专硕不能跨考),毕竟省三年规培时间且上海的专硕工资极高。但从长远看,你省下的三年都是要还回来的,上海专博的名额很少,如果想要读博还是学硕机会更大,并且我不想太早上临床,想想每天下班后还要去做实验太心累了。
简而言之,如果家里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上海地区我建议报考学硕,其他地区我觉得专硕更佳(例如浙大邵逸夫,专硕可以不用上临床)。现在国家*策在向专硕倾斜,各院校的专硕分数也是普遍高于学硕,大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3.关于跨考和专业选择:
从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考虑过考影像的研究生了。这当然不是说影像不好,影像相比临床,更轻松更自由,但我更喜欢临床的工作模式,可以与患者有交互的过程,且我认为临床的发展前景更为辽阔。哪些学校接受跨考,医考帮里有个帖子总结的挺全面的,大家自行搜索。至于考什么专业,我着重了解了骨科、整形和眼科,九月份一开始报了九院整形(头就是这么铁),后来考虑到上交继去年小年后今年可能爆满,万一一志愿被刷又没处调剂就麻烦了,就把专业改成了骨科。虽然六院和九院骨科招生人数更多,但六院骨科是普遍意义上的大热,那时在我看来报考难度不会小于整形,上交的QQ群里又有一大堆说自己报了九院骨科的,而市一的待遇是交大最好的,权衡之下我报了市一。
我在报考前只了解了这些,初试结束后回过头看,其实是不够的,比如我都没有了解市一骨科老师的研究方向,博导数量等,后来我才知道六院虽然体量大,但强项在于创伤,而市一的脊柱是不错的。今年市一招生的老师里,一个博导两个硕导,我录取了脊柱外的博导,结果还是挺好的,大家可以根据我说的这医院和导师进行了解。
今年九院整形可谓是诸神之战,复试线,8进3;六院骨科13进13;九院6进9;而市一8进3…所以在复试名单出来以前,没人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与其想着当幸运儿,不如以要当初试第一的决心去备考,狮子搏兔,亦尽全力!我想告诉那些想要跨考的同学,不必妄自菲薄,不必觉得临床的同学高你一等,去收集信息挑选一个相对公平的学校(有些学校可能存在歧视双非和跨考生)。干就完事儿了。
4.保持自信和良好的心态:
大家也看到了,我的本科成绩非常之糟糕,在大家疯狂内卷的时候,我一般都泡在篮球场,在人均焦虑的当下,我很庆幸保留了一颗平常心,没有因为本科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大二成绩最差的时候是班级倒数第二,生理考了五次才过,六级考了三四次多分,大四才过......
但是,作为一个中二少年,我从来都不觉得着是因为我比别人笨,只是我没把心思放学习上罢了。这份蜜汁自信也伴随了我的考研时光,我没有考虑过二战或者找工作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心态都比较平稳,如果遇到了搞心态的事情,我会给自己放半天假调整,我也曾胆怯,但未曾退缩,考研是场马拉松,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是你获胜的前提,我每天饭点都会看看电影和综艺,晚上睡前也忍不住要刷视频号,12月之前也会固定时间去打球,毕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才是革命的本钱。
希望同学们不管是本科成绩好的还是像我一样吊车尾的,既然选择了考研,就把自己和别人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周围人的声音都只是参考,不喜欢就不要参考。
5.关于实习:
实习是我们医学生避不开的话题,说的直白点实习可以说是考研路上的拦路虎,所以我觉得同学们还是最好选择一个支持考研的实习单位。
医院实习的,这边的老师真的特别好,所以我很感谢自己的选择,感谢老师的支持。医院一看管理是否严格,二看是否提供考研教室,其次才是住宿问题(我觉得这倒不是很重要)。宁一的管理不算特别松,但今年开放了一个环境特别好的考研教室,小伙伴们基本上都在那边学习,最后蛮多人都考的挺不错的(复旦,浙大,协和都有哦)。大家谨慎医院,毕竟要待一年的呢。
6.学习方法:
我认为之所以能取得不错的初试成绩,不是因为我天赋异禀,也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多么努力,主要还是我的学习方法比较到位,走的弯路比较少。后面我会给出我每个科目的学习方式和更理想的计划。
7.作息规律:
只有晚上好好休息,白天你才能够打起学习的精神头。我前期12点睡7点起,10月份以后1点睡7点半起,除了生病雷打不动,白天在教室我也会趴一会(有时候太困了白天都能睡三次觉呜呜)。失眠的朋友们,建议买瓶褪黑素,亲测好用。
初试经验
得西综者得天下,本人不太自律,经常会完不成任务,但从来不会牺牲西综的时间(苦了我的*治),正确的方法+足够的学习时长=西综高分。
从寒假开始准备西综,因为去年交大陈国强院长退休了,学硕改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直到9月中旬出考纲之前我一直是按照复习的(两手准备,在出考纲前不看病理和病生,如果是开始看病理,反之看病生),结果是我预测错了,交大延续了,导致我白看了三遍生理(害,出考纲的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生理),所以你们是不用担心复习时间不够的。
至于今年我预测继续,去年没改今年改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且的命题特点也逐渐向靠拢,病例分析越来越多。关于我的复习规划,虽然看了无数学长学姐说比考的更细致,多看九版教材才是王道,但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走了(教科书对于我这种基础不好记性也一般的人来说太过繁杂,除了生理都放在我房间里吃灰),不得不说我真是个铁头娃。我觉得无论看什么教辅、做什么习题,能吃透就绝对足以应付考试了。
我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的,考的同学也可以参考。
▲考的同学参考9.19之前的,考交大学硕的同学建议生理最多看两轮,不要像我一样
我使用的资料
1.贺银成辅导讲义上下册:生化编写的比傲视好,其他可用傲视代替。
2.傲视天鹰记忆技巧规律总结上下册及冲刺背诵讲义:强推,内外科编写的很好。
3.九版书:我按准备所以看了生理,同理考专硕的朋友建议生理看教材。生化和内科当工具书,外科没看过。
4.小亮手写笔记:强推。本人很懒不想自己做笔记,就在小亮的笔记上补充,后期基本翻烂了。
5.SIM:就是交大工作室编写的题库。本铁头娃没有买内外的sim,生化必刷,病生买了但我没来得及刷。
6.陈国强病理生理学:必刷,且是病生我几乎唯一依靠的材料。
7.交大历年真题:必看,每年都有反复考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