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烟雨
作词:简云斌
作曲/演唱:胡海舰
编曲:胡海涛
和声:杨茜、胡海舰
笛子/尺八:赵兰
吉他/贝斯:胡海涛
录音/混音:胡海涛
监制:东方关达、张序
制作:酷豆音乐、拍手影视
出品人:张序、姜连贵、胡海舰
联合出品:重庆市原创音乐版权孵化中心、华龙音乐、拍手影视、酷豆音乐
(歌词)
那个春天烟雨绵绵,
吊脚楼下江水拍岸;
我的孤舟漂过你的窗前,
你就像海棠花开放在南山。
那个春天梦很古典,
你的花期被江风吹乱;
潺潺溪水送来你的歌声,
一声声回荡在我的船舷。
那个春天你已走远,
朝天门外江风拂面;
我的孤舟迷失在海棠溪,
找遍南山找不回你的红颜。
那个春天花已凋残,
*葛树旁高楼连天;
车流淹没了梦里的小溪,
一江春水流不尽泛*的思念。
是谁错过了岁月的岸,
是谁留不住风中的缘;
海棠烟雨的传说,
飘落在很久以前的春天。
重庆夜景(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下同)
创作记
《海棠烟雨》:寻找渝州古韵的一次尝试
简云斌
重庆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人们对它的印象是大江大城、高楼林立、长桥飞架、灯火璀璨,还有就是轻轨穿楼、洪崖洞、过江索车等网红景点,以及解放碑、红岩、火锅、美女等文化元素。但这是重庆城的现代模样。古代重庆城什么样?我对此一直好奇。
我想,古代重庆城(时间至少推到重庆开埠之前)应该也很美吧,因为有长江、嘉陵江两条江,还有这么多的山,山环水绕,江城相拥,从自然地理视角来看,这是一种山水大美。
整个唐代和北宋,李白、杜甫、王维、“三苏”、*庭坚等一众诗人经三峡出川或入川,为三峡写了不少名篇。当年,他们在重庆城(那时叫渝州、恭州)身边来来往往,却对这座城视而不见,没留下什么诗。想来也不奇怪,那时的渝州,仅仅是作为一个带*事意义的行*单元存在,山陡地窄,城池窘迫,其地位还不如合州(今合川)与夔州(今奉节)。李白出川时,甚至未在渝州泊一下船,虽然他在《峨眉山月歌》中提了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南宋后,重庆城的地位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明清两朝移民入川,重庆经济社会不断壮大,文化也有了起色,一些文人开始在重庆城的山水之美中注入人文审美。比如,明代的地方志上就有“渝城八景”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颇有文学和美学素养的文人王尔鉴任巴县知县,他在明“渝城八景”的基础上,“汰三增七”,圈定了十二处最有代表性的巴渝景致,分别是:金碧流香、*葛晚渡、洪崖滴翠、海棠烟雨、字水宵灯、龙门皓月、佛图夜雨、歌乐灵音、缙岭云霞、云篆风清、桶井(后改为统景)峡猿、华蓥雪霁。
王尔鉴选择巴渝十二景的标准是:“其趣在月露风云之外,其秀孕高深人物之奇,登临俯仰,别有会心……空灵飘渺,在有象于无象之间,最称奇妙。别具幽趣,空灵不著色相……”王尔鉴本身不是重庆人,但他以独特的文化眼光,为巴山渝水注入了空灵秀雅的人文之美,这不能不说是重庆文化的一件幸事。王尔鉴圈定的巴渝十二景,主要位于主城周边,因此,这些景致也集中代表了重庆城的古典之美。如今,这些景致大多已消失,或面目全非,但仅仅品味这些景点的名字,其蕴涵的古典神韵就令人神往不已。
我近年开始涉足歌词创作,觉得可以从歌曲的角度,去描绘重庆城的古典之美,向世人展示一种完全不同的渝州古韵,哪怕这种古韵是想象出来的,也挺有意思。题材选择上,我想到了巴渝十二景,打算把十二景写成组歌,通过人文与山水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交错,追寻古典重庆的人文意蕴。
年,我完成了《海棠烟雨》《*葛晚渡》《字水宵灯》三首歌词,并在《词刊》《重庆音乐》等刊物发表。后来,又陆续完成其余九首歌词。这个过程其实很煎熬,主要是题材选取、角度切入太难。我绞尽脑汁,尝试从爱情、乡情、亲情、友情、人文情、山水情等角度,尽量对每首歌进行不同的演绎。比如,表现爱情的,有《海棠烟雨》《字水宵灯》《缙岭云霞》;表现乡情亲情的,有《*葛晚渡》;表现友情的,有《龙门皓月》《华蓥雪霁》;表现人文追思之情的,有《金碧流香》《佛图夜雨》《洪崖滴翠》《歌乐灵音》;表现山水之情的,有《云篆风清》《统景峡猿》。有时,几种情怀又是交织在一起的。
重庆夜景(图片来自网络)
年12月,我听了重庆青年曲作家、歌手胡海舰的一些作品,很欣赏他那种吉他伴唱的风格,于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