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策划推出的《科研的力量——医院管理者深度访谈》栏目走进医院。这座创立于年,从一家小门诊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养于医院,是如何在80余年的发展中攻坚克难,实现长足进步?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及科研创新方面又有哪些方式方法?医院院长张伟给出了她的答案。
医院高质量发展
“自建院之时起,红色基因就渗透在医院的医院文化之中。医院的管理者,自然也应有更大的担当,怀抱更深远的理想。”张伟表示,医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将持续做好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年1月,张伟上任医院院长,医院贯彻新发展理念,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质鲜明、国内一流、人民满医院”。
“实现这一目标,既要紧抓医疗质量内涵提升,也要持续加强科研攻关,同时还要抓好教学和人才培养。”张伟说。
建立保障机制以激励考核促进科技创新
据介绍,在激励医务人员科技创新上,医院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在科研经费上倾斜,在收益分配上激励,在考核评价上支持。而这些措施实施的前提,是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支撑。为此,医院将原本的办公楼规划改为了科技大楼,为科研人员搭建实验平台和创新平台。
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医院专门出台了针对性的薪酬制度,并设置三年一考核的评价体系。“根据代表性科研成果评价,将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分为四档。对于其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将会相应提高个人或团队的绩效薪酬。对于取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优秀成果,还会有奖励制度。”张伟表示,在考核评价中,并不会以论文分值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而是重点看重科研成果实际能够发挥的作用,考核结果也将决定下一步科研项目经费配套比例。
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年7月,医院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赣江新区。据了解,医院由医院与赣江新区管委会共建,开展从发病机制、筛查、检测诊断、治疗到愈后监测评价的集成性原始创新攻关,解决重大疑难临床问题,转化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疗法,持续开发新的院内制剂及新药等。
张伟表示,医院的建设将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孵化平台。对于一些好的技术、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科研创新,研究院将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制定激励机制。同时也会由专职副院长、专职管理人员来进行服务支持,让有能力的人才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疫情防控当中,医院同样也将“研用结合”的转化思维落实到工作中去。充分发挥科研攻关的战斗力,坚持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紧密结合,医院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救治能力。“从第一天开始组建医疗队,医院就同时组建了科研团队。白天临床医生救治病人,晚上就和科研团队交流患者基本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科研团队结合这些信息进行提炼整合,进而应用到科研攻关当中。”她说。
张伟介绍,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院联合多方力量,通过科研转化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基于尿液检测抗新冠病*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以及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凝练出三款中药方。这些科医院在科研协同临床诊疗方面的创新和实践。
“凭借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等,医院近些年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张伟表示,“十四五”期间,医院将以项目、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动科技进步与科研攻关。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