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海河传媒中心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委办局长年终访谈”特别栏目明日将推出第十一期。12月28日8时至9时,天津新闻广播《公仆走进直播间》、津云客户端视频直播,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走进津云中央厨房直播间,汇报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介绍他们一年来如何聚焦就业、社保、人才等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书记、局长沈超将汇报三件事。
第一件:
助力高校毕业生“早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着各自家庭的幸福,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年,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7.0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明显。为此,市人力社保局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人力社保局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毕业生因为刚刚走出校门,缺少社会经历和求职经验,导致求职过程中常常“碰壁”,心里感到迷茫和失落。为此,他们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1对1”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不仅包括推荐岗位,还要针对每位求职者特长、专业、求职需求等做大量工作,比如梳理职业规划、培训应聘技巧、开展职业培训、组织就业见习等。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初市人力社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45条”,从人岗对接、创业扶持、基层岗位开发、就业观引导等多个角度,发挥部门合力,促进尽早就业。除了实名制帮扶,还通过参加就业见习、支持企业吸纳、鼓励创业等多种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以来,共组织2.2万名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2.5万名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专场招聘场,2.6万家企业提供岗位35.7万个,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第二件:
养老待遇资格“免打扰”认证
以前,受技术手段的限制,每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都需要老人们拿着手机刷脸认证。这对老年群体来说显得有些“麻烦”,特别是那些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的老人,就得让子女帮忙或是等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此,市人力社保局联系了市委网信办、交通、医保、民*、卫生、司法、银行等多个部门,协商加大部门数据共享力度,通过抓取分析退休人员在交通出行、医保就医等动态生活数据,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完成认证。
目前市人力社保局已经通过市大数据中心与多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将实名出行、健康码等16项共享数据纳入共享范围,全力推进以“无形认证”为主的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真正实现了“不打扰就是最大的便利”的工作承诺。今年,在全市万完成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的市民中,“免打扰”认证的占96%。
第三件:
打通人才成长“天花板”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通过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育了一大批青年优秀人才。但同时也发现,有些人才因为碍于职称评审的层级限制,多年停留在中级职称、副高职称,仿佛遇到了“职业高原”“职业天花板”。
中电科能源有限公司的资深技术经理人王琪,10年前就是副高职称,在去年就成功获得国际注册技术转移经理人认证,也是天津市获得这一认证的第一人。然而,因职称评审条件限制,连续多年没有通过正高级职称评审。像王琪这样的人才本市约有1万名。今年,市人力社保局在工程技术系列中正式增设技术经纪专业职称,打通了本市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本市58人首获该专业职称。
今年,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国率先完成27个系列职称改革任务,累计出台职称改革*策57个,构建了符合天津产业发展特点的职称专业体系,新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1个职称专业,打通了各类人才成长“天花板”,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动能。在日前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天津取得6金10银13铜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第二,充分展现了我市人才发展的盎然生机和蓬勃潜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