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七十年,只是华夏五千载文明的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飞跃,泱泱华夏再一次屹立世界东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泉城济南也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起航,驶向“大强美富通”的彼岸。
在美丽的泉城发展腾飞的过程中,济南能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能源)作为济南市城投集团平台下属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国有企业发展新模式,并逐渐走出一条济南能源自己的道路,助力泉城济南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汇聚新力量。
打造“*员动车组”模式
合力助推企业新发展
“太感谢你们了!”章丘区荐家村村民王沛*和家人冒着小雨乘公交车来到济南能源,答谢济南能源对他们家庭的帮助,并送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锦旗。原来,济南能源管理三支部在一次走访中,得知王沛*家大葱滞销的情况,为帮助原本贫困的家庭摆脱困境,*员们主动发起助卖倡议,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方式自发宣传王沛*家大葱滞销的遭遇,并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起搬运售卖的工作,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帮助王沛*一家销售大葱2万余斤,创收2万3千余元,这笔钱给王沛*家带来了希望。
作为*领导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济南能源都将扶贫助贫作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环节,除了做好民心工程之外,更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济南能源到共建社区新泉城花园低保户、失独老人等困难居民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粮、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奔赴章丘区南曹范村,看望慰问前期因台风“利奇马”而受灾的村民。
“在今后工作中,济南能源*委将继续利用好*组织*员‘双报到’平台,发挥好国有企业优势和效能,更加广泛和细致地服务好泉城百姓。”济南能源*委书记、董事长郑岩表示,*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济南能源一直致力于将*的领导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的建设作为引领,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下,济南能源公司*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出发点,坚守共产*人初心,勇挑城市改革发展重任,倾尽全力打造出济南能源“*员动车组”模式。在动车组发展模式下,公司*委作为重要牵引力,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服务民生,时时刻刻走在前、干在前;*员领导干部的榜样和模范力量作为助推器,激发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热情,合力推进企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员代表和团队,他们始终以共产*人的一腔赤诚为初心,以泉城济南的民生发展为使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奉献着自己。
燃气事业部李亚松团队:
*员干部是“车头”
冲锋在前奉献在先
由济南能源集团负责建设的济南南曹范LNG调峰储配站项目为目前山东省内最大市级燃气调峰储气设施,项目选址于章丘曹范街道办事处南曹范村以南1.2公里处,一期建设最大存储天然气能力可达万立方米,日天然气调峰能力约万立方米,项目的实施对优化济南市能源结构,提高因季节用气造成“气荒”的应对能力有重要改善,更对改善大气环境,节能减排,促进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南曹范调峰储配项目立项以来,济南能源燃气事业部团队在部门经理李亚松的带领下众志成城,为加快项目审批立项进度,日以继夜研究设计方案,核对项目手续,加班至深夜乃至凌晨已是家常便饭。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之中,李亚松就悄悄告别睡梦中的妻子和孩子,带领队伍奔赴章丘南曹范工地现场进行勘查,协商施工方案和各项审批流程,一忙就会忙到太阳下山。而傍晚,他又带领团队匆匆赶回市*调度中心的办公室,与同事们一起就白天商议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调整,直至深夜,这一干就是4个多月,家里的两个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过爸爸了。
其身正,不令自行。“想要团队激发出最大潜能,必须身先士卒,由*员干部冲锋在前奉献在先。”一直以来,李亚松正是奉行着这一信条,时时刻刻走在队伍最前列。
在燃气事业部的努力下,今年七月上旬,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探索和尝试,济南能源海外进口LNG罐箱模式宣告成功,这也标志着济南能源将打破LNG传统的管道和公路运输,拓宽了LNG的运营渠道和视野,为缓解泉城“气荒”打开了新局面。
发展规划部山大项目杨猛团队:
供热行业“老兵”冲在前
激发团队干事创业新作为
每年冬天,在千家万户享受温暖的背后,实则有诸多的供暖人在迎着寒流前行。杨猛是济南能源发展规划部的负责人,也是一位从事供热行业20多年的“老兵”。年,济南市积极响应“煤改气、煤改电”的节能减排号召,杨猛凭借多年供热技术经验,主动积极投身到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的工程项目当中。
年8月底,山大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项目正式开工实施,这个时间,距离11月的供暖季,只有两个月,项目非常紧急。杨猛到现在都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随着供暖季的临近,他和同事们开始了五加二、白加黑的生活,每天7点之前,杨猛就到达单位,晚上下班经常到了凌晨12点,如果遇到更晚的时候,杨猛和他的同事们来不及回家休息,就在办公室眯几个小时,第二天继续干活。经过两个月的项目建设,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已于年11月实现清洁能源供暖。“学校实现清洁能源取暖不仅可以保证污染物排放每年减少烟尘4.5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量减少,同时也可以改善山大学生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杨猛表示。
据悉,山大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项目建成后,在国家五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的调研中获得一致好评,并作为“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清洁供热高峰论坛”的典型工程案例邀请全国供热行业四百余名从业人员现场观摩。目前,杨猛团队已完成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趵突泉校区、兴隆山校区的清洁能源供热项目,今年年底,洪楼校区的锅炉及管网改造将如期完工并实施供暖。年,杨猛团队还被评为“济南公共服务榜样”,现在的他,继续带领着团队奋战在一线岗位上,只为让暖流比寒流先到千家万户。
西部管线项目经理杨凯:
“要让大家放心”
是一直坚守的信念“燃气工程应该而且必须是经得起考验的百年工程,对*和人民负责,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准则。”这是济南能源西部管线项目经理杨凯心中所想并倾力践行的。
年,为缓解省城西部供气压力,并为冬季用气高峰提供可靠保障,济南能源集团部署西部高压外环管线(中石化长清分输站至玉清湖)项目。济南西部管线项目的建设范围包含了归德门站、玉清湖计量站以及21.7公里管径DN管线安装工程等,点多面广、管理复杂。这是济南能源的第一个通天然气项目,也是杨凯进公司后负责的第一个项目。“要让大家放心”,这是杨凯一直坚守的信念,作为项目经理,杨凯则要担负起所有环节的管理、调配职责。团队成员中年龄跨度较大,如何让所有人按照既定任务各司其职,在这次项目中,年出生的杨凯充分展示出了他的领导才能与魅力。
年2月,按照济南能源燃气发展要求,归德门站新增CNG应急调峰站一座,接到任务后,杨凯立即组织项目部同事,同设计单位、监理项目部人员加班加点梳理项目情况,力求做到合理布局、节约成本、规划到位,使该增项工程能同原归德门站部分能够实现完美对接。9月底,工程项目迎来重要节点,近4米深的工作坑,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小扶梯爬上爬下,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3天时间内必须完成管网接口,这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后期进程。然而,天公不作美,正赶上连日的大雨,杨凯和团队一直坚守在现场,无眠无休,既保证施工进度,又保障人员安全,最终打赢了这一仗。“我是*员,就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从无怨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燕通讯员刘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