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静雅青岛报道
近年来,青岛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落实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谋事为群众”要求,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近日,优化调整了《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中的停车位配套标准,助力缓解停车难问题。
本次停车配套标准优化调整,按照“需求导向、适度超前、保障基本、优化出行”的原则,在原有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相关内容基础上,对接国家和省市最新*策标准规范要求,借鉴国内同类城市先进经验,适应新业态、新交通方式等对停车配建的新需求,针对老城区和住宅、医院、学校等热点区域优化停车配套指标,针对交通工具发展趋势增强前瞻引导。
缓解老城区停车供需矛盾提供配建指引。针对停车设施严重缺乏、公共交通不便捷的区域,经交通影响评价和论证,对新改建学校、医院、广场、住宅等项目在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针对建设条件较好的项目,鼓励进一步超配。
提高新建居住社区配建标准。将住宅类下限由每户1.0车位调整至1.1车位,保障性住房和集体宿舍调整至每百平方米1.1车位,缓解住宅社区车位紧张问题。
科学细化医疗设施类配建指标。医院实际停车需求进一步细分配建指标,门诊部控制每百平方米保有2.0车位、住院部保有1.6车位、其他(科研、配套等)保有1.5车位,直击看诊停车难问题,使看诊不再“急上加急”。
强调教育类设施接送泊位配置。保持现有教职工停车和临时停车配建标准,在学校用地范围内单独设置接送停车泊位和校车上下客泊位,缓解校区附近高峰期拥堵现象。
优化服务窗口办公类配建标准。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将拥有服务窗口的办公配建指标由原来的每百平米1.0至1.5车位,调整至1.2至1.8车位,便利群众窗口办事。
提升文化体育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配置标准调整至每百平方米0.6至0.8车位,展览馆调整至每百平方米0.7至1.0车位;同时增加广场配建标准,按照城市公园、风景区配建车位,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针对公众